图灵机器人郭家:让机器理解世界,就要让他们用人类的方式表达情感 原创

机器人的双臂可以又可以做什么?仅仅是替代人力劳动吗?并不尽然。图灵机器人联合创始人郭家认为,机器人的双臂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表达情感,让机器理解人,也让机器理解机器。这就是语义的识别。

人类与动物最大的区别是人类解放了双手用于制造工具,而动物的前肢则用于行走。那么,机器人的双臂可以又可以做什么?仅仅是替代人力劳动吗?并不尽然。图灵机器人联合创始人郭家认为,机器人的双臂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表达情感,让机器理解人,也让机器理解机器。这就是语义的识别。

“据梅拉比安沟通模型显示,有效的沟通技巧包括了三大要素:肢体语言、声调和说话内容,而它们的重要性在其中的比例是55:38:7。也就是说,肢体和声音传达在交流中的作用比语言本身重要的多。”据郭家介绍,“曾有记者采访图灵旗下产品Robohon的发明者问他机器人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他说, ‘机器人会讲话。你见过人和金鱼、和乌龟讲话,但你见过人和手机讲话吗?’人类需要的是一个能读懂你的情感并且用人类的方式给予回馈的机器人,肢体语言在其中就变得非常重要。”

图灵机器人郭家:让机器理解世界,就要让他们用人类的方式表达情感

图灵机器人联合创始人 郭家

因此,作为一家人工智能公司,图灵机器人生产的并不是实体机器人,而是机器人的“大脑”。目前,主要产品包括了免费开放的个性化智能机器人平台以及面向机器人厂商的OS操作系统。这家以语义技术为核心驱动力的公司,slogan就是要“让机器理解世界”。

语义理解是人工智能研究中最难的课题

人工智能之父马文明斯基曾在受访中表示,人工智能最难的就是语义理解,只有解决这个问题,人类才能真正进入人工智能时代。这可以说是图灵最初选择语义理解方向的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当然,另一方面,由于创业团队在大学期间研究方向就是复杂系统(具有中等数目基于局部信息做出行动的智能性、自适应性主体的系统),更擅长于做系统软件和开放平台,而语义理解就成了最好的场景选择。

“让机器理解人最关键的还是语义的识别,特别是意图识别部分。这个方向本身要走的路还很长也很远,图灵从2010年开始做这件事情,我们的优势就在于掌握了很多语义理解方面的数据,包括语料库、知识库等等,用于语义模型的训练。”郭家日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语义理解的准确率和体验度主要取决于基于大量数据训练后的质量,因此数据是非常重要的。而事实上现在95%的算法都是开放的。”

经过多年时间对机器人应用的研究,2014年图灵面对开发者开放了技术平台,并把自己的算法贡献到这一平台上,另外国外的一些数据也会分享出来。目前平台上已经拥有40多万开发者,开发者在使用技术的同时也为平台贡献了诸多行业数据。

除此之外,在当下技术还不够成熟的前提下,郭家认为语义理解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具体的应用场景。他表示,现在大家做的产品都停留在延续性创新,缺乏破坏性、颠覆性,因此PK的是产品化和产业化的能力。

通过心理学解决机器与人长时间交流的问题

目前,图灵的语义框架已经在客服、导购、教育等场景下都得到了应用。“现在大家打开QQ群,如果群主开启聊天机器人功能,这个机器人就是图灵做的。这一经过深度学习的机器人产品能够在群里主动发言,从而重新激活社群活跃度,调动社群的气氛。”郭家说。“另外,在教育场景下,我们还发现,让小朋友和一个可以互动的机器人玩具进行交流学习的效果比普通情况下的学习效果好得多,这一机器人不仅可以和小朋友语音对话,还可以通过动作进行反馈,打破了孩子学习环境应该绝对安静的思维模式。”

相比较而言,国外语义理解领域的场景做的很细分,比如聊天机器人、法务合同审核机器人、教育机器人,大部分人工智能公司都只做其中一个分支,这也是国外人工智能发展与行业结合更为紧密的原因之一。

更有意思的是,人工智能的发展特别是在语义领域的研究,除了需要算法、计算能力以及数据的支持,还需要更多关于语言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知识的人才加入进来。在郭家看来,学人工智能技术的人或者从事这一行业的人起码都要先了解脑科学。“人工智能实际上是类脑的研究,因此脑科学的研究和学习往往会让我们发掘出一些突破性的东西,比如说深度学习。而具体到语义理解范畴,我们还需要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和突破。”他表示。

从语义上来看,语言学解决的是交流过程中的准确性问题,而心理学解决的则是机器人与人长时间交流的问题。“话不投机半句多”,要避免“此处冷场”的尴尬局面,就要让机器人能够学会“揣摩”人类的心理,理解人的兴趣爱好。

“所以说,未来的人才一定是综合型、跨学科的。从教育上来说,斯坦福大学已经倡导这样的教育理念,培养未来人才。比如让人工智能专业的学生学脑科学,让美术专业的学生学化学等等。我们也看到很多国外的学生其实在本科阶段就已经攻读第二专业,而不像我们经常到了研究生阶段才调整方向。”

消费者对机器人的认知已经相对成熟

郭家认为,消费者对于机器人的认知已经被打开甚至已经相对成熟,如果把消费机器人按照电子消费类产品等级划分为ABC三个级别,卖得最好的一定是体验最好、能够引领潮流的A类产品,以及薄利多销的C类产品。

以C类产品为例,只需要在玩具中加入一点智能化的功能,如图像识别、语音对话,就能以低成本升级玩具,从而带来巨大的出货量。从另一方面来看,随着机器人市场规模的逐渐变大,生产成本也会快速下降,产品将逐步走向低端消费市场。

“可以说,智能玩具或者说机器人这个品类一旦进入了我们的消费市场,就不可能再消失,只会不断增加并且迭代升级。但是,如前面所说,我们现在还看不到破坏性创新的技术出现,从语义领域来看,如果能够把交流的准确率逼近100%,那才是真的技术突破。我们也特别期待看到这样的技术出现。”郭家说道。

来源:至顶网数字化转型频道

0赞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2017

04/27

16:44

分享

点赞

邮件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