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变幻莫测、渠道日趋多样、客户体验要求提升、产品服务不断创新,为了持续保持“百年老店”的优势,银行业必须迈出“舒适区”,接纳数字技术的所带来的影响,并不断优化原有的业务模式。
在IBM看来,要应对这样的挑战,银行需要具备五大能力,即创新能力、分析能力、数字化能力、合作能力与敏捷性,从战略、人员、组织流程与文化、技术四个层面着手,实现自身的转型与变革。
然而,这不仅仅是业务的事。对于金融行业而言,IT一向与业务“并驾齐驱”,因此,当业务在新形势下不断调整,作为核心支撑,银行的系统架构也必须跟上业务转型的节拍,考虑如何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最新的技术融入到新架构中,在保证安全、稳定、合规运行的同时,随时、随地、随需地满足客户的要求。
在本期“连线‘赢’行家——行话连播”中,中国工商银行信息科技部副总经理杨雷和IBM中国首席技术、IBM杰出工程师程静,围绕工商银行的转型实践,与大家分享了在新的竞争格局下,银行核心系统架构如何步步转型,以更高的敏捷性和性能,在保持安全、稳定的基础上,满足业务创新的需求。
面向未来的三大业务特征和六大架构特征
面对看得见的、看不见的,想得到的、想不到的竞争对手,工商银行这几年在业务发展上一直抱着合作共赢、开放创新的心态,希望能建立一个金融服务的生态圈,真正为客户提供极致的服务和体验。杨雷认为,未来银行的业务特征有三——开放、高效、创新;未来的IT架构特征有六——开放性、高容量、易扩展、成本可控、安全稳定、便捷研发。
2014年,工商银行启动了核心系统架构的转型工作,通过确立集中与分布有机结合的技术架构,利用API等方式,让客户服务变得更加便捷,让内部管理和风险管控也变得更加高效。
尤其是业务敏捷度几乎已经成为用户的“刚需”,如果银行不能快速地对用户的需求做出反馈,就会让“差评率”大大提升。对此,程静从三个角度做了剖析,她认为银行首先要把业务与核心架构真正结合,保证稳定性的同时满足一定的灵活性;其次,是应用系统的组件化和模块化,通过业务建模,构建业务架构;其三,是架构的云化和微服务化,通过微服务实现应用的基础功能,以灵活的组合为新的产品和服务提供支持。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杨雷也表示,企业不可能把五年乃至十年后的IT规划一下子实现,因此,要在现有架构的基础下,把握未来技术发展趋势,找出架构转型的切入点,并循序渐进地调整转型的目标、方向和路径,持续地对架构进行迭代和优化。
技术发展将逐步完善,IT规划需循序渐进
杨雷认为,包括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生物识别等等,技术的发展都需要是一个逐步成熟、逐步完善、逐步拓展的过程,要落地到具体的应用场景还需要企业不断探索。
而在人工智能方面,实际上工商银行已经有了比较广泛的应用,从基本的支付结算、风险管控,到自身的业务管理、资产估值等等,工商银行在架构上已经融入了复杂计算框架等技术。“通过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具体应用,我们才能进一步知道IT架构转型过程中哪些方向需要切换,哪些需要迁移,从而形成可供进一步参考的标准和指引。”杨雷表示。
事实上,在银行转型过程中,最首当其冲的难点就是面对高容量、高拓展性、业务高峰的高流量需求;进而是国际化业务的拓展,核心系统必须满足流程、时效以及其它国家和地区的监管需求。
对此,程静表示,IBM多年来始终坚持和客户携手共同推进转型的进程,对银行系统做出评估,并针对性地提出实施策略地相关建议。与此同时,在银行进行需求和路线图的设计过程中,IBM也有专门的团队能够提供技术架构方面的咨询和实施,帮助银行选择成熟的核心系统产品包,或者为其定制化开发、性能调优等等。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即刻报名参加2024 AI创新者大会暨PEC·提示工程峰会,与百位AI创新者一起围观“AI企业”如何解“企业AI”落地难题。
即刻报名参加2024 AI创新者大会暨PEC·提示工程峰会,与百位AI创新者一起预见“AI超级个体”。
即刻报名参加2024 AI创新者大会暨PEC·提示工程峰会,与百位AI创新者现场“预见2025”。
戴尔负责边缘计算、战略和执行的高级副总裁Gil Shneorson对CRN表示:“因此,我们已经开始着手有效创建边缘云的工作。”“它仍然是唯一一款能将所有一切结合在一起的边缘运营软件。目前还没有其他类似的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