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来,纸质登机牌用得越来越少了。凭借电子二维码,甚至在北上广等许多大型机场里,连热敏纸都用不上,只要一个手机就能快速通过安检并登机。当然,这只是第一步,据说在未来的智慧机场场景中,利用人脸识别等技术,单靠“刷脸”就能一步到位。
在2018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数博会”)现场,我们看到飞常准展区模拟了机场值机柜台、人脸识别闸机通道等多个智能化的乘客值机候机场景。
在智能值机柜台,乘客可以快速办理登机手续,减少乘机前排队的时间;应用了人脸识别技术的自动闸机可与机场运行数据结合,与安全系统打通,乘客只需一张身份证,闸机就可以做出包括自动识别航班信息、登机前提醒等多个反应;通过智能航显,乘客还可以方便地查看计划航班的相关数据,包括关联机场信息、天气信息以及延误情况等,便于随时掌握航班运行信息,及时做出决策。
除此之外,飞常准还首次展示了其虚拟塔台技术,通过对机场进行远程管理控制,实时展现机场实况,对飞行器和车辆进行数字标注,提升机坪安全的同时,还能为机场空中与地面管理提供远程支持,从而为机场大幅节约塔台建设成本。
建设智慧机场首先要解决的是数据透明度问题
其实,所谓智慧机场,乘客最看重的是其中带来的“时间价值”。包括从进入机场到离开机场每一个节点中的效率提升,以及航班取消等突发情况的提前预警和及时处理。我们不需要再提前2小时就到达机场,不需要再在舱门关闭后等待没有确切时间的流量控制,不需要再花半小时在行李转盘前望眼欲穿。搭飞机能够像乘地铁一样方便,这是最重要的。
当然,这也是很难的。除了机场本身,还需要空管、航空公司,以及监管、气象局等多方的配合和协同。但就目前而言,由于机场业务规模庞大、运行状况复杂,其本身的信息透明度就不高,更谈不上内外部的协同。于是自2014年起,国内多地机场配合空管的CDM布局,开始建设A-CDM(机场协同决策)系统,以解决大型枢纽机场运行效率较低、协同决策能力不足的瓶颈问题。
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以下简称“贵阳机场”)便是其中之一。
贵阳机场是中国西南地区非常重要的航空枢纽,目前始发国内航线90条、国际航线14条、地区航线2条、经停航线32条,可以满足预测乘客吞吐量达到1850万人次、货邮22万吨、飞机起降14.6万架次的需要。
就在一年前,贵州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与飞常准联合研发上线了针对贵阳机场及集团旗下支线机场的A-CDM系统,并命名为“黔程在握”。通过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将“智慧”应用到机场的生产运行当中。
通过A-CDM系统将航班预达误差平均缩短到2分钟
数博会期间,至顶网记者走进贵阳机场参观了机场的运营控制中心和调度指挥中心。在这里,对讲机已经不再是机场调度的主要工具,取而代之的是A-CDM系统。
贵州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信息工程公司主管黎辉向记者介绍,应民航局的要求,到2020年,机场始发航班正常率必须达到85%以上,这对机场而言压力是巨大的。为此,从运营角度来看,机场必须保证在排除空管的限制下,确保所有的航班抵港后能在第一时间与地面进行对接。同时,针对可能延误的航班,也要进行预判并通知到保障单位。显然,在这个过程中仅靠人工管理是不现实的,必须通过统一的资源调度平台,才能做到实时监控并协调。
“‘黔程在握’在这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黎辉说道。据了解,目前这一系统已经替代了贵阳机场原有的部分系统,并与后台绝大多数的业务系统打通,在其内部最重要的37个运营节点中得以应用。通过自动采集和数据反馈,实现航班的保障和进程管理,提高生产运营效率。
举几个例子。经过与机坪监管系统的对接,“黔程在握”能很好地控制车辆的调配进度,确保资源的充分利用;经过对航班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能预计撤轮挡的时间,从而倒推保障流程时限;经过对航班机型的识别,判断到达廊桥的时长,还能得出航班的精准预计到达时间,从而倒推保障流程标准数据;经过与ADS-B实时跟踪技术的结合,系统可以知道飞机在航程中的位置,并通过算法修订预计到达时间。
黎辉表示,这样精准的分析,一方面能够让地面保障人员的平均等待时长节省5-10分钟,另一方面,航班的预计与实际到达时间也被缩短到了平均2分钟。
“千万不要小看了这2分钟,在37个保障节点中,如果每一个节点提前2分钟,航班的放行正常率就会有非常大的提升。”贵州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信息工程公司技术开发部经理安航表示。
据他所说,通过2017年和2018年春节黄金周期间的数据对比,“黔程在握”系统上线后,贵阳机场的航班放行率提升了15%。而这也是乘客最关注的问题。
飞常准的优势:丰富经验、方案能力、协同角色
当然,除了贵阳机场之外,据民航局运行监控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2017年12月,在中国还有超过87家机场搭建了A-CDM系统。而其中,与飞常准达成合作的机场已达81家。比如昆明长水国际机场的“云南机场运行管控系统——长水常准”、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浦东准点”、四川绵阳南郊机场的“南郊常准”等等。
谈及于此,飞常准行软事业部总经理宣彤明确了飞常准在这一领域的优势。首先,飞常准是国内首家进行A-CDM系统建设的企业,多年来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其次,飞常准能够提供的不单单是一个系统,而是通过统筹机场业务的各个环节,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其三,飞常准通过将最新的软件应用集成到平台中,并不断升级平台功能,以此与机场达成了长期优化运营和合作的关系。
在宣彤看来,A-CDM系统的建设包括了数据透明化、人车机等多方的交互、人工智能应用几个阶段。最终要实现的是把乘客在关舱门之后的等待时间缩短、把到港后在航站楼等待行李的时间缩短、把航班动态数据变得更精准。
“我们非常坚信,未来大家都能够通过手机看到自己的行李是否已经出舱、有没有到达行李转盘、什么时候可以取走,类似这样的时间节点完全可以实现透明畅通,这也是飞常准一直在做的事情。我们不是为了智慧而智慧,更多是为了提高机场的服务意识,实现运行效率的提升。”宣彤表示。
“这确实是我们选择非常准的原因。与此同时,我们还非常看重飞常准与其它机场,以及在与空管、航空公司、气象局、监管方等这样一个多个主体的关系中的协调能力,这对于机场的协同管理和运行效率的提高是非常关键的。”黎辉补充说,“我们希望借此为乘客带来更便捷、更舒适的场景体验,打造一个真正的智慧机场。”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临近年底,苹果公布了2024年App Store热门应用和游戏榜单,Temu再次成为美国下载量最多的免费应用。
云基础设施市场现在已经非常庞大,很难再有大的变化。但是,因为人们可以轻松地关闭服务器、存储和网络——就像开启它们那样,预测全球云基础设施开支可能非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