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生活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包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买衣服有电商、吃饭有外卖平台、出行有网约车。就连看似最吃香的房地产行业,也曾一度陷入互联网所带来的焦虑感中。
一方面,宏观经济下滑、住房需求增速减缓,加上限购、房产登记、房产税等相关政策的出台,使得传统房地产渐渐走到了行业天花板。另一方面,互联网平台的跨界“搅局”,也使得传统地产企业不得不改变原有的角色和商业模式,通过资源的整合延伸业务范围,以提升用户体验。
可以看到,上游与下游、线上与线下,所有相关的节点正在逐步联接、融合,形成新的产业生态。
然而,过去二十年来中国地产行业的发展本身就存在着诸多矛盾,譬如交易时间过长、一二线城市商捂盘惜售、二手交易欺诈频频、不动产金融服务存在风险、业主与物业间信任感缺失等等。而在这样的环境下,多元角色的加入,也让商业生态的交易和可信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如何推动房屋资产的全生命周期信息透明化,成为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
正因如此,区块链技术也就有了极大的“施展空间”。
房掌柜在房地产行业的区块链布局及探索
由于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特点,区块链技术在房地产行业应用的实践方向很多,比如优化基于智能合约的物业服务体系、加速建立不动产围绕信用机制的金融服务体系、解决地产交易的安全性问题、作为众筹和资产证券化等创新模式的基础等等。不仅可以简化房地产交易的流程、加快交易、降低中间成本,还可以减少欺诈风险,提高交易透明度和安全性。
举几个例子:首先,从房产建造、销售到交易、二次交易、租赁等过程中的房屋产权明细、地址、抵押情况都可以通过区块链网络进行记录,在信息相对透明的情况下,就可以减去中间环节的时间和成本,加速财务相关的交易进程;此外,在区块链网络中,每个用户通过独有的“密钥”进行身份认证,所有行为和资料都会被完整记录在系统中,如若任何一方有“前科”都会被一览无遗,从而大大降低了欺诈风险,解决了信任度问题。
在这样环境趋势中,作为布局全国的综合型房地产交易平台,房掌柜在2017年加入了美国Linux国际基金会旗下的商业化联盟链平台HyperLedger项目,并通过与IBM等项目成员开展合作,致力于打造房地产行业的区块链场景应用。
据房掌柜创始人兼董事长张毅介绍,成立于2008年的房掌柜,目前业务已经覆盖了移动互联网APP、房地产门户网站、二手房门店、楼盘精装修软装服务等,并且还即将推出长租公寓运营、掌柜地产学院等模块。
随着业务的日益多元化,房掌柜业开始进一步探索开发商、物业和业主等之间更多的连接点,借助区块链技术与房地产的结合,通过平台服务增加各个环节之间的关联性,从而打造一个良性的房地产服务生态圈闭环。
为配合和推动这一愿景的实现,房掌柜搭建了面向未来房地产行业的数字化运营框架,自下而上具体包括了物联网层、运营数字化层、社区数字化层和资产数字化层。其中,资产数字化便是区块链技术应用的重要层面。
房掌柜董事兼研发中心总经理吴龙表示,经过与IBM专家的咨询和探讨,房掌柜梳理了区块链技术在房地产行业的五大落地应用,即:电子文档存储、智能工作流推进、智能合约执行、动产与不动产注册,以及房地产的切分交易。
而接下来,围绕这一思路,房掌柜还将把以上应用贯穿到整个数字化运营框架的各个层面,从房产预售、房产销售到物业管理,为资产档案、服务合约和资金等的管理带来价值。最终,其目的是连接个人、企业、社区、政府等角色,以数据为基础为企业描绘用户画像、整合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同时提升所有参与者的数字化体验和不动产的流动性。
理性选择区块链项目,IBM提供的是全方位提供技术服务
放眼全球,事实上区块链技术与房地产行业的结合实践比国内更早,同样主要集中在交易、投资和确权三个领域。而作为在区块链技术方面的先行者和重要推动者,IBM也发现,不仅仅在住宅领域,还包括商业地产和产业地产,区块链都有很多发展机会。因此,多年以来,IBM一直致力于利用全球的资源,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先进技术,助力行业的创新转型。这也为房地产行业转型提供有益的借鉴。
首先,IBM作为HyperLedger的代码的最大贡献者之一,在过去五年中,IBM一直在支持HyperLedger开源项目的发展,贡献给HyperLedger超过44000行底层区块链核心代码。在此基础上,IBM还在去年就推出了一项全新的企业级服务,允许企业使用超级账本中的区块链代码,在其云服务平台上构建应用程序,实现“区块链即服务”。
在IBM副总裁及大中华区云计算业务总经理张永健看来,企业对于区块链技术的需求主要来自于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生态体系的拓展。他认为,未来没有一个企业会是独立存在,因此,只要有互联关系,就会有数据、流程、信任等问题,而这正是区块链技术创造价值的地方。
当然,他也明确指出,对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IBM所提倡的是更理性的态度,各企业在选择推动区块链项目时需要考虑几个因素,比如:利用区块链技术是否能够升级原有商业模式或是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区块链技术在业务场景中是否不可替代?集中模式和系统是不是也能很好的完成任务?利用区块链技术是否能够构建多参与方互利互惠的商业模式?等等。除此之外,张永健还认为,区块链项目的实践不仅仅应该为自身生态服务,如果能够从整个行业共享平台的角度考虑布局将取得更大的效益。
为此,在为企业提供区块链技术服务时,IBM提供的是包括从前期咨询到概念设计、生产上线等各个阶段的全方位服务,通过与企业团队的密切配合协作,驱动业务场景和应用的开发、系统的部署和区块链网络的上线运行。在这其中,IBM的价值是能够利用多元化的生态系统挖掘企业的竞争优势,并融入IBM设计思维,与企业共同探讨如何加入新的业务网络和开发新应用,最终解决关键性的行业挑战。在此基础上,帮助企业开发、治理和运维一个企业级的区块链网络,做到快速并且安全。
除了房地产行业之外,IBM区块链技术的场景应用实际上已经全面铺开,涉及项目达到400多个。比如去年IBM与沃尔玛、京东、清华大学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共同宣布成立了中国首个安全食品区块链溯源联盟,并推出了食品安全区块链项目,从而加强食品追踪、可追溯性和安全性;与全球航运巨头马士基集团成立合资公司,通过区块链技术为开展全球贸易提供更加高效、安全、透明的方式;与联合利华合作开发针对数字媒体购买的基本财务对账解决方案,为广告公司提供更高的透明性等等。
可以看到,这仅仅只是开始。作为百年科技巨头,IBM正在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创造着的价值,以云计算为平台、以认知计算为解决方案,围绕大数据、移动、安全等最新技术,凭借自身的行业基础和转型经验,为全球企业赋能。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英国宠物慈善机构PDSA数据显示,超过半数宠物主担心无法承担兽医费用。科技公司正通过AI和物联网技术解决这一市场需求。在伦敦兽医展上,多家初创公司展示了创新技术:AI for Pet利用视觉AI分析宠物眼部、皮肤等图像提供健康洞察;Sylvester.ai开发AI模型识别猫咪疼痛表情;VEA整合患者数据自动化诊断。此外,智能项圈等物联网设备可追踪宠物健康症状。这些技术有助于宠物主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兽医费用。
卡内基梅隆大学联合Adobe开发出革命性的NP-Edit技术,首次实现无需训练数据对的AI图像编辑。该技术通过视觉语言模型的语言反馈指导和分布匹配蒸馏的质量保障,让AI仅用4步就能完成传统50步的编辑任务,在保持高质量的同时大幅提升处理速度,为图像编辑技术的普及应用开辟了全新道路。
北欧国家启动统一人工智能产业计划,旨在通过合作在全球舞台上竞争,获得微软和谷歌支持。10月成立的新北欧AI中心获得350万英镑初始预算,但谷歌和微软是唯一提供资金支持的科技公司,具体金额保密。该中心将开发生成式AI系统并建设应用AI服务的系统。北欧教育部长承诺追加资金开发大型北欧语言生成AI模型。尽管资金有限,但北欧国家希望通过联合力量在AI竞赛中提升地位。
复旦大学团队突破AI人脸生成"复制粘贴"痛点,开发WithAnyone模型解决传统AI要么完全复制参考图像、要么身份差异过大的问题。通过MultiID-2M大规模数据集和创新训练策略,实现保持身份一致性的同时允许自然变化,为AI图像生成技术树立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