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雅
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所在的会展岛,四面环水,通过三条道路与外界连接,是一个天然的独立园区,而在“华为中国生态伙伴大会2019”期间,会展岛摇身一变,成了一座“智慧岛”。
所谓“智慧岛”,华为称之为“ONE”:O指On-line,即全联接;N指No-boundaries,即无边界;E指Experience,即全体验。
为了搭好“智慧岛”,华为搭伙 20 多家合作伙伴,部署了 200多部摄像机,1000 多个传感器,打通 33 个系统,仅花了 30 天,就建成了一座“智慧岛”。(为何短短时间内能建成“智慧岛”,此处埋下一个伏笔,文末将作出解释。)
走进“智慧岛”,仿佛打开新世界的大门,而岛内的一个更加别致的“风景区”,就是超过11000平米的“华为中国生态伙伴大会2019”的展厅。这里囊括了行业+AI、数字平台、华为云、5G、生态联合创新等 20多 个主展区,近 440 多个展点,其中有 160 多个华为与生态伙伴的联合解决方案展示,包括无感入园、智能指引、智能微卡口、智慧水利、智能周界、能效管理、无人超市、智能会议室等近 20 个智能应用场景,比如告诉老师学生有没有认真听讲的“智慧课堂”,比如碰一碰就能结账的手机支付,比如在展馆巡逻的智能安保机器人……可谓智能世界的一个缩影。
每一场景都是一个行业的典型智能样板间:数字政府、制造、电力、交通、金融、广电媒资、互联网、教育、医疗、公共安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每一个行业样板间的背板牌后缀都有“+AI”,以 AI 为主线,不禁让人想到华为最近立下的flag——打造“全栈全场景”的AI解决方案(2018华为全联接大会期间),现在眼见为实。
图:“智慧岛”以岛、馆、厅三个层次,来提供接近 30 个实际在线的实景业务体验,此为“智慧岛”之“厅”。
再细看行业背板牌,上面均写着“联合展示:某某厂商”,视线再转到展厅一角,有一面巨大的“联合展示生态伙伴”背景墙,罗列的都是华为合作伙伴们(笔者数了一下,共有200多家企业logo)。种种迹象可见,这不是华为的个人秀,合作伙伴在这里挑大梁,他们也是“智慧岛”这片风景区的主角,是智能世界的一员。
体验是畅想还是实践,答案并不难寻,我们不妨点出几处“C位留影区”。
老师要想知道学生在课堂上有没有认真听讲,方式有哪些?比如,看他们有没有说话、有没有做小动作、有没有睡觉等等,而现在,人工智能有妙招。
在“教育+AI”展示现场,希亚思智慧课堂评测系统演示了 AI 通过识别人脸微表情,判断出这节课学生的接受程度。
笔者站在摄像头前,屏幕上立即显示 6 组数据,包括张嘴、闭眼、注意、抿嘴、厌恶、皱眉等,人只要做出一个动作,这些表情后面的数据马上发生变化。
现场工作人员告诉笔者,每个摄像头可以捕捉约 15 位同学的表情,这套 AI 系统可以记录 21 种表情,形成课堂教学的“心电图”,显示每个学生的活跃度、倾听度、集中度。
课后,老师们可以根据 AI 的评测数据,判断学生对于课程的难易接受程度,上课专注度,以及课堂的教学气氛,据此对课堂教学进行调整。该系统目前在国内一些城市开始应用。
智慧教室仅仅是冰山一角。华为深知,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因此,“教育+AI”一共展示了智慧校园、智慧教室、智慧教室、智慧管理服务、科研计算云平台等等场景化解决方案,为学校师生提供教学、科研和综合信息服务,建设智能教育。
“医疗+AI”区域展示了数字化医院、分级诊疗、全民人口健康三个场景解决方案,帮助医疗机构和患者之间建立一个开放互联、共享协同的平台。
在这里,有一个有意思的场景,那就是某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与华为的合作。
该机构工作人员告诉笔者,在医学领域,病理被称为是临床诊断的“金标准”,病理医生在高倍显微镜下要仔细观测成千上万的细胞,要快速与成百上千的案例知识匹配,是一个异常辛苦的工作,而且,目前我国病理医生人才也存在巨大缺口;同时,医学检验研究领域也是一项专门的学科,对医生的诊断和治疗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病理检测的效率,他们与华为合作,在病理检测方面取得阶段性突破——这就是专家经验场景,通过融入专家积累和经验(行业智慧),使 AI 达到专家助手水平。
人工智能赋能的交通管理,有三个改变:一是执法,通过 AI 辅助执法,执法“量”、“质”齐升。二是治堵,过去是车看灯,读秒数通行;现在是灯看车,读车数放行。三是指挥,构建新型运营指挥中心,实现“最快双腿”和“最强大脑”紧密结合。
在“交通+AI”展区,工作人员告诉科技行者,华为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数字铁路、数字城轨、智慧机场等解决方案,依托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车路协同、LTE-M等技术,与传统交通行业结合,围绕智能铁路、城轨云、智慧民航、智慧高速等多样化服务场景,赋能交通行业数字化转型。
“公共安全+AI”分为智能感知、智简网络、智融云海和智慧应用四大展岛,重点展示了成长型的软件定义摄像机、一台起步的云节点、安全可控的Taishan服务器等行业产品,以及“零”案发的全息社区、智能非现场执法和空地一体化的智慧安保等场景化解决方案。
你或许会注意到,在展厅、展馆、智慧岛里外,几乎有 70% 的智能场景都离不开摄像机,当你在主会场看主题演讲的时候,当你在会议室畅所欲言的时候,当你在展台流连忘返的时候,摄像机就如同智能场景的眼睛,对外界环境了如指掌。
笔者了解到,目前华为智能摄像机有五大系列,分别是星辰、星盾、星像、星驰、星图,俗称“五星”系列。每一个系列都对应不同的应用场景,例如“星图”能够实现态势感知,“星像”擅长的是高密度场景下的精确人脸识别,“星驰”对于车辆的车牌颜色品牌型号尤其拿手,“星盾”在高速公路上可以准确抓拍到时速200公里的车辆信息,“星图”用于机非人全结构化,主要瞄准高端应用市场。
从公共安全的角度看,一旦摄像机自动巡视出异常状况,便可实时上报到场馆安全中心处理,如果发现异常人员,可以关联视频云平台进行智能分析,快速精准识别人脸,显示人员轨迹和落脚点,事态刚起即消弭于无形,最大限度地保障场馆内的人员和财物安全。
笔者上文介绍的展览“风景区”,仅仅是“智慧岛”冰山一角,岛上真实的智能应用风光还有很多很多,篇幅有限无法一一剧透。
回到开篇所提,为何短短时间内能搭建好“智慧岛”?答案是归功于华为“平台+AI+生态”的战略以及华为云等的支撑。
采访中笔者了解到,华为建成这座“智慧岛”仅花了 30 天时间,其中前面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打磨方案,会前一周才真正开始搭建。之所以如此快速,是因为华为这些场景解决方案此前已经得到了多次成功验证,早已驾轻就熟。给一个环境,就可以复制一个规模。
正如任正非那句耳熟能详的“无生命的管理体系”,以规则、制度的确定性来应对不确定性。智慧岛不是“固化”的建筑,每个人都可以在上面添砖加瓦、添加笔墨、增添和弦,这里是“流动”的 AI 交响乐。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随着AI的使用、创新和监管混乱超过认可的标准,IT领导者只能开发内部方法来减轻AI风险,依靠框架、工具和他们的同事来正确使用AI。
几年前,当澳大利亚红十字会(Australian Red Cross)这个社区服务慈善机构开始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时候,发现有很多不同的系统无法协同工作。如今,经过数据梳理和发挥作用,可以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
在此次活动中,IBM展示了最先进的IBM Quantum Heron计算机是如何以比以前更高的精度和速度执行复杂的量子算法,同时为进行高级分子模拟的新方法铺平了道路。
想象一下,一个人工智能系统不仅能阅读文本或识别图像,还能够同时读、写、看、听和创造。这其实就是多模态人工智能的精髓。这些先进的多模态人工智能系统可以同时处理和整合多种形式的数据,包括文本、图像、音频甚至视频。这就像是赋予了人工智能一整套的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