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信息化领域充满着各种标杆和范式。企业纷纷在信息化建设规划前,往往要学习他人的做法和经验;科技咨询公司和技术服务厂商也开始广泛地推出自己的成功案例,作为“最佳实践”供行业企业参考。
但任何模式都有它的有效期,最佳实践也不例外,外部世界的变化,让“最佳实践”遭遇双重挑战。
速度的挑战
由于摩尔定律等技术规律的介入,世界产业变革速度也在呈现指数级特征。拿工业革命的进程来说,第一次蒸汽机带来的工业革命发轫于18世纪60年代,一直持续到19世纪中期,才由电气革命所取代,过程持续了百年;这之后,在20世纪70年代左右,人类社会进入由电子信息技术驱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然而这次只过了50年,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钟声就已经敲响,进程缩短了一半。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决策反应速度和产品开发速度也需要变得更快,才能跟上消费者步伐。“最佳实践可能依然存在,但是对标的标杆企业或标杆项目自身也要不断优化,才能跟上时代变化。这代表最佳实践的“保质期”正在剧烈缩短,造成的一种极端情况是,还没等你学到,这个“最佳实践”就已经过时了。
个性化的挑战
消费者正在追求个性化,每一个电梯广告都在喊着一句话:“做我自己”,这倒推企业的策略也需要个性化。某大型制造企业CIO这样告诉我:“过去几年里,我们一直在做数字化工厂,并且希望做出一个‘最佳数字化精益制造模型’,推广复制于同类型的企业中。但是,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发现自己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管理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其中许多模块都基于场景(个性化的需求点)。因此,很难形成一套所谓的最佳实践。”我们一点都不应该对这种趋势感到奇怪,因为面向第四次工业革命,数字化技术的能力,就是带给企业足够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墨守成规,不是新工业革命之道。
数字化的的挑战与方略
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就显然需要有新模式,如果继续模仿,缓慢的响应速度势必被时代所淘汰。”这种情况下,即使依然要进行最佳实践,其方式也会发生转变,将从一本“教科书”变成了多本“参考书”。
至顶网多年一直致力于推动企业级的技术落地,而《数字化转型方略》则是我们最新的一次尝试。我们希望与产业生态合作伙伴共同努力,在 “千企千面”的时代,基于云搭台、数据驱动、AI赋能的路径,与数字化公司和最终用户共同努力,为产业提供新思考,为数字化转型时代提供新方法论。
现成的方案不常有,但给人启迪的方略始终在。
至顶网总经理兼总编辑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OpenAI即将推出全新开放AI模型,其不仅性能有望超越Meta和DeepSeek的同类产品,还可能通过调用云端大模型来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吸引更多开源社区参与。
法国 AI 初创公司 Pleias 推出两款专为 RAG 设计的开源小型推理模型,支持内置引用生成,多语种和低算力环境下表现优异,均采用 Apache 2.0 许可证。
Uber 与 Volkswagen 合作计划在未来十年内在美国多城推出自动驾驶电动 ID.Buzz 网约出租车,首发洛杉矶预计2026年试运营,初期配备安全驾驶员,2027年实现无人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