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位于西雅图的咖啡巨头星巴克(Starbucks)希望通过与微软的合作来强化自己的技术形象,在这次合作中,微软结合Azure区块链云服务和其他人工智能及物联网产品,为星巴克的“豆到杯”(Bean-to-Cup)计划提供支持。
近日,两家公司在西雅图举行的Build开发者大会上宣布了一系列把星巴克打造为该领域创新领导者地位的举措。
星巴克最早在2018年宣布启动“豆到杯”试点计划,表示将与哥斯达黎加、哥伦比亚和卢旺达的农民合作试用采用基于区块链的咖啡追踪系统。
据说该系统让客户可以追踪咖啡的生产情况,同时也为另一端的咖啡豆农民带来潜在的赚钱机会。
该计划的下一步是,在微软的帮助下,实现预测得来速订单、联网咖啡机、进一步推动从豆到杯的追踪。
星巴克步入新技术时代
星巴克2018年的收入为247亿美元,是一家发展稳定的全球大型企业,但也是最近才加速赢得这一地位的。星巴克股价曾在2008年底跌至4.50美元左右,过去十年中稳步攀升至50美元以上。
去年星巴克股价在不到十个月的时间内攀升至78美元,而这可能与星巴克决定更加依赖技术、更多利用新兴技术密切相关。
星巴克现任首席执行官Kevin Johnson曾是前微软高管,2015年加入星巴克之前,他在微软负责全球销售和Windows部门。
微软首席执行官Satya Nadella也曾指出,星巴克一直密切关注可能对自身有利的技术趋势。他称赞星巴克软件工程师与业务部门的合作,把星巴克作为企业内部协作一致的众多经典例子之一:越来越多地从那些拥抱高科技解决方案的行业企业中聘请软件工程师。
新举措
“豆到杯”计划听起来不错,让供应链管理成为区块链应用的一个标杆——特别是在咖啡行业这个大家非常关注公平交易的领域——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令人兴奋的新想法。
星巴克希望微软帮助他们实现3万家门店的咖啡机互联。通过使用多个Azure云产品,星巴克可以在每个门店中连接并保护十几台设备,包括咖啡机、研磨机和搅拌机等等。
这些支持物联网技术的机器每打一杯咖啡就会收集十几个数据点,包括咖啡豆的类型、咖啡杯的温度以及水质等数据。
此外,星巴克还希望可以预测得来速订单情况,将他们的手机应用(目前该应用可以根据顾客之前的订单提出建议)扩展到数字广告牌,这可能是以面部识别和个性化建议为基础的,但这方面的细节尚未对外透露。
目前星巴克主要是在自己的“豆到杯”计划中采用了区块链技术,总体目标是将咖啡饮用者与咖啡种植者联系起来以确保公平交易,但同时对农民来说,区块链技术也有望为他们带来新的赚钱机会。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IDC数据显示,Arm架构服务器出货量预计2025年将增长70%,但仅占全球总出货量的21.1%,远低于Arm公司年底达到50%市场份额的目标。大规模机架配置系统如英伟达DGX GB200 NVL72等AI处理设备推动了Arm服务器需求。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服务器市场达到创纪录的952亿美元,同比增长134.1%。IDC将全年预测上调至3660亿美元,增长44.6%。配备GPU的AI服务器预计增长46.7%,占市场价值近半。
华为诺亚实验室联合多家顶尖院校推出开源机器人编程框架Ark,通过Python优先设计和模块化架构,实现仿真与现实环境的无缝切换。该框架大幅降低机器人编程门槛,支持现代AI技术集成,为机器人学习研究提供统一平台,有望加速机器人技术普及。
AI正在重塑创业公司的构建方式,这是自云计算出现以来最重大的变革。January Ventures联合创始人Jennifer Neundorfer将在TechCrunch All Stage活动中分享AI时代的新规则,涵盖从创意验证、产品开发到团队架构和市场策略的各个方面。作为专注于B2B早期投资的风投合伙人,她将为各阶段创业者提供关键洞察。
网易有道研究团队开发了Confucius3-Math,这是一个专门针对中国K-12数学教育的14B参数AI模型。该模型在多项数学推理测试中表现出色,超越了许多规模更大的竞争对手,训练成本仅需2.6万美元,推理速度比DeepSeek-R1快15倍,能在消费级GPU上高效运行,旨在通过降低AI教育成本来促进教育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