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位于西雅图的咖啡巨头星巴克(Starbucks)希望通过与微软的合作来强化自己的技术形象,在这次合作中,微软结合Azure区块链云服务和其他人工智能及物联网产品,为星巴克的“豆到杯”(Bean-to-Cup)计划提供支持。
近日,两家公司在西雅图举行的Build开发者大会上宣布了一系列把星巴克打造为该领域创新领导者地位的举措。
星巴克最早在2018年宣布启动“豆到杯”试点计划,表示将与哥斯达黎加、哥伦比亚和卢旺达的农民合作试用采用基于区块链的咖啡追踪系统。
据说该系统让客户可以追踪咖啡的生产情况,同时也为另一端的咖啡豆农民带来潜在的赚钱机会。
该计划的下一步是,在微软的帮助下,实现预测得来速订单、联网咖啡机、进一步推动从豆到杯的追踪。
星巴克步入新技术时代
星巴克2018年的收入为247亿美元,是一家发展稳定的全球大型企业,但也是最近才加速赢得这一地位的。星巴克股价曾在2008年底跌至4.50美元左右,过去十年中稳步攀升至50美元以上。
去年星巴克股价在不到十个月的时间内攀升至78美元,而这可能与星巴克决定更加依赖技术、更多利用新兴技术密切相关。
星巴克现任首席执行官Kevin Johnson曾是前微软高管,2015年加入星巴克之前,他在微软负责全球销售和Windows部门。
微软首席执行官Satya Nadella也曾指出,星巴克一直密切关注可能对自身有利的技术趋势。他称赞星巴克软件工程师与业务部门的合作,把星巴克作为企业内部协作一致的众多经典例子之一:越来越多地从那些拥抱高科技解决方案的行业企业中聘请软件工程师。
新举措
“豆到杯”计划听起来不错,让供应链管理成为区块链应用的一个标杆——特别是在咖啡行业这个大家非常关注公平交易的领域——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令人兴奋的新想法。
星巴克希望微软帮助他们实现3万家门店的咖啡机互联。通过使用多个Azure云产品,星巴克可以在每个门店中连接并保护十几台设备,包括咖啡机、研磨机和搅拌机等等。
这些支持物联网技术的机器每打一杯咖啡就会收集十几个数据点,包括咖啡豆的类型、咖啡杯的温度以及水质等数据。
此外,星巴克还希望可以预测得来速订单情况,将他们的手机应用(目前该应用可以根据顾客之前的订单提出建议)扩展到数字广告牌,这可能是以面部识别和个性化建议为基础的,但这方面的细节尚未对外透露。
目前星巴克主要是在自己的“豆到杯”计划中采用了区块链技术,总体目标是将咖啡饮用者与咖啡种植者联系起来以确保公平交易,但同时对农民来说,区块链技术也有望为他们带来新的赚钱机会。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施耐德电气以“新质服务+产业向‘新’行”为主题,第六次参会,展示全新升级的“新质服务体系”,围绕创新驱动、生态协同和行业赋能三大核心领域,以全新升级的“新质服务体系”,助力中国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上海AI实验室推出Dispider系统,首次实现AI视频"边看边聊"能力。通过创新的三分式架构设计,将感知、决策、反应功能独立分离,让AI能像人类一样在观看视频过程中进行实时交流,在StreamingBench测试中显著超越现有系统,为教育、娱乐、医疗、安防等领域的视频AI应用开启新可能。
甲骨文正在成为大规模基础设施供应商的可靠选择。该公司通过AI技术推动应用开发,构建GenAI模型并将智能代理集成到应用套件中。CEO萨弗拉·卡茨透露,公司剩余履约义务达4553亿美元,同比增长4.6倍,并预测OCI收入将从2026财年的180亿美元增长至2030财年的1440亿美元。甲骨文正积极布局AI推理市场,凭借其作为全球最大企业私有数据托管方的优势地位,有望在云计算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Atla公司发布Selene Mini,这是一个仅有80亿参数的AI评估模型,却在11个基准测试中全面超越GPT-4o-mini。通过精心的数据筛选和创新训练策略,该模型不仅能准确评判文本质量,还能在医疗、金融等专业领域表现出色。研究团队将模型完全开源,为AI评估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