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2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主办的“中国智能化转型与技术创新高层研讨会暨《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发布会”在钓鱼台国宾馆隆重召开,为云计算产业发展提供前瞻性洞察和预判的《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正式对外发布。
数字经济浪潮正以势不可挡之势席卷全球,以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云计算、人工智能(AI)、物联网(IoT)为代表的新技术开启新一轮产业革命,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动能,中国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已成为谋求发展的题中之义。
中国智能化转型与技术创新高层研讨会在京举行
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达到962.8亿元人民币,相当于美国云计算产业的8%左右,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匹配。研讨会聚焦中国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新机遇,多位院士、大学知名教授、研究学者、咨询公司专家等与会,并就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态势、政企行业在其中应该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加速数字经济发展等问题发表了真知灼见。
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顾问委员会主任宫晨光发表致辞。宫晨光表示:“中国经济已经迎来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以云计算、人工智能、5G为代表的新兴技术逐步成熟,并且日益融合发展,为传统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传统企业如何把握技术机遇,化解潜在挑战和难题成为业界重要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顾问委员会主任宫晨光发表致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随后发表主旨演讲,强调云计算等核心技术对发展产业互联网的重要性。他表示,“工业互联网、全息通信等业务的发展,对网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和挑战,通过云计算能够实现计算和存储能力下沉、就近服务用户、降低访问时延、提升用户体验。”
为此,刘韵洁院士强调,要构建大规模多云交换平台,具备灵活业务控制能力,支持私有云、工业云、公有云资源统一编排。同时,应支持异构厂商多云交换、多云互联,具备小时级业务开通能力,使系统稳定性趋于完美。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随后发表主旨演讲
IDC中国区助理副总裁武连峰以《新兴技术重新定义产业与经济》为题发表主旨演讲。在他看来,云计算已经成为关键数字基础设施的重要部分,未来要把高技术的云计算回归成传统的产业,未来不上云就是落后的,上云是传统企业的标配。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董小英发表题为《新实践:我国企业智能化战略升级的案例研究》的主旨演讲,“科技是企业最重要的增长引擎,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不是短跑,是一场马拉松。只有瞄准方向持续投入,在智能化升级转型领域进行长期痛苦探索后,才会真正经得起市场的考验,变成抗衰老的企业。”董小英表示。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董小英发表演讲
研讨会现场,《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正式发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曲双石主持发布仪式并对白皮书进行解读。《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通过分析世界主要国家和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积极为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建言献策,提出“持续强化政府推动、以‘5G+云+AI’技术融合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按不同层级区别划分应用云计算技术、构建开放的云生态”等建议,以期进一步推动城市智能升级和企业智能转型,并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正式发布
“5G+云+AI”将成为推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最后的圆桌论坛环节,专家们围绕“新兴技术如何助推智能化升级、大型政企智能化升级的成功要素、政企上云与智能化关键技术”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研究员栾大龙认为,全球都将数字经济作为下一阶段发展重点,中国已经迎来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势必有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走上智能化道路。华为云中国区CTO肖苡表示,在Cloud2.0时代,华为云致力于通过“5G+云+AI”的技术融合,为用户提供技术领先、稳定可靠、安全可控、开放创新的全栈智能云服务,助力政企实现智能化转型升级。
专家进行圆桌论坛讨论
当下,以5G、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和发展经济的重要引擎,对构建安全可控的智能化产业体系,助力中国政企顺利转型升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经过研讨,专家们一致认为:未来我国应继续夯实基础、优化环境、完善生态、强化安全,全面提升信息通信产业实力,赋能中国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推动中国经济新发展。
《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下载地址:http://itpapers.zhiding.cn/itpaper/detail/3/26281.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研究人员正探索AI能否预测昏迷患者的医疗意愿,帮助医生做出生死决策。华盛顿大学研究员Ahmad正推进首个AI代理人试点项目,通过分析患者医疗数据预测其偏好。虽然准确率可达三分之二,但专家担心AI无法捕捉患者价值观的复杂性和动态变化。医生强调AI只能作为辅助工具,不应替代人类代理人,因为生死决策依赖具体情境且充满伦理挑战。
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MathBode动态诊断工具,通过让数学题参数按正弦波变化来测试AI的动态推理能力。研究发现传统静态测试掩盖了AI的重要缺陷:几乎所有模型都表现出低通滤波特征和相位滞后现象,即在处理快速变化时会出现失真和延迟。该方法覆盖五个数学家族的测试,为AI模型选择和部署提供了新的评估维度。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发现过度依赖AI会导致认知债务,削弱基本思维能力。研究表明交替进行无辅助思考和AI支持工作的模式能保持认知敏锐度。这种认知高强度间歇训练模仿体能训练中的HIIT模式,通过短时间高强度思考与恢复期交替进行,可以强化大脑神经回路,防止认知衰退,提升独立思考能力。
这项研究首次发现AI推理模型存在"雪球效应"问题——推理过程中的小错误会逐步放大,导致AI要么给出危险回答,要么过度拒绝正常请求。研究团队提出AdvChain方法,通过训练AI学习"错误-纠正"过程来获得自我纠错能力。实验显示该方法显著提升了AI的安全性和实用性,用1000个样本达到了传统方法15000个样本的效果,为AI安全训练开辟了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