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全国各地已经按下复工“加速键”,各行各业在做好防控疫情的同时,全面进入复产复工期。如何让企业做到战“疫”复工两不误?近期,浪潮发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势,推出多项举措助力各行业企业抗击疫情,快速高效复工。
应防疫之需,2月2日,浪潮智能工厂率先复工,生产供国家调度用于防疫的服务器等信息化产品。作为全球第三、中国第一的服务器厂商,浪潮在多地快速支撑服务器扩容、新增等信息化系统建设,为江苏疫情远程咨询系统扩容、安徽某三甲医院疫情监测系统上线、山东疫情大数据分析平台交付等提供设备支撑。
以江苏疫情远程咨询系统扩容为例,因访问量增长50倍,急需增加数十台服务器,浪潮用18个小时完成货物准备、物流运输、交付等工作,以最快速度完成系统扩容。
为响应战时需求,浪潮还提供7乘24小时服务,成立备件应急小组,备件专线配送,保障备件及时到位。对于医疗、政府应急等疫情防控相关行业客户,优先保障服务。 “云+战疫版”:提供云端协同工作平台
为支持各地抗疫复工两手抓,浪潮基于“云+”协同工作平台推出了“云+战疫版”,提供疫情防控信息上报、物资预约、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视频会议等20余项服务,助力企业安全快速复工。
例如,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通过“云+战疫版”的视频会议功能,连接全国各地23个分支机构、几千名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外聘专家,组建成项目“专家交流组”,召开“不碰面”视频会议,依托A+级别的SSL传输加密机制,形成安全保密的移动协同工作平台。湖北省交通投资集团、百果园、深圳地铁等众多企业也通过“云+战疫版”完成员工健康统计、视频会议协同办公等工作。
“云+”平台已被辽宁、湖南等地方政府部门列入疫情服务目录和企业复工复产鼓励使用产品目录。 爱城市网:为企业构筑疫情防控“安全网”
作为智慧城市统一入口,爱城市网APP在全国多个城市上线企业复工复产人员管理系统,构筑疫情防控“安全网”。该系统具备员工复工信息采集、企业复工复产备案和企业防疫申报功能,能够实时掌握企业复工复产状况、在岗人数、员工健康状况、防疫物资储备以及企业日常管理情况等,可在线生成疫情数据分析报告,实现企业与政府管理部门“不见面”网上申报。
浪潮数字金融产品“一贷通”以“101”模式,即1分钟申请、0人工干预、1秒钟到账,为中小企业提供更便捷的融资服务。
近期,一贷通联合多家银行为疫情防控物资重点生产企业及上下游企业开通绿色融资服务通道,首批准备贷款备用金30亿元,共同建立疫情防控应急融资工作机制。在无锡,一贷通联合无锡国联金融、无锡产业发展金融、浙商银行、广发银行等10余家金融机构,推出线上“不见面”贷款融资绿色通道;联合无锡农商行推出“物联物流贷”产品,通过“大数据物流+科技金融”,助力无锡物流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2月15日-4月30日,浪潮面向生产经营困难的中小企业,推出“同舟计划”,基于“云+”协同工作平台,免费提供云服务器、软件开发服务平台等浪潮云IaaS、PaaS服务。同时,浪潮联合合作伙伴在“云+”免费开放一系列工业互联网云上应用服务,帮助中小企业快速复工、提升管理水平。
针对小微企业在线交税等需求,浪潮还推出“慧芽行动”,从申请之日起到9月30日,面向10万家小微企业免费开放浪潮云会计等SaaS服务。
作为“平台+生态”型企业,浪潮还采取了多项措施支持生态合作伙伴同心战“疫”、复产复工。
针对服务器分销商的实际困难,浪潮按照付款方式给予不同补贴,最高2个月额外账期,最高给予2个月质保期延期。同时,浪潮通过浪潮大学M-learning学习平台、“春雨”行动渠道赋能小课堂、云数据中心合作伙伴的公众号、邮件等方式为渠道伙伴开放各种产品课程及销售工具。
浪潮云面向合作伙伴及开发者发布召集令,号召面向中小企业的SaaS服务产品共同加入“同舟计划”,并提供资源补贴、营销推广、认证培训等支持与帮助。
浪潮云ERP针对合作伙伴免费开放IGIX、PS Cloud.sh开发平台,鼓励远程交付项目,降低交付风险和成本,免费至6月30日;同时,还将加大云产品推广政策激励、延长季度优惠结算使用期限,降低季度考核要求等,缓解合作伙伴资金压力。
疫情之下,在线办公、视频会议等互联网典型业务场景需求将持续提升,企业对数字化的需求将更为务实。浪潮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立足企业需求,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打破时空壁垒,塑造的全新工作模式,全力协助各行各业安全高效复产复工。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OpenAI和微软宣布签署一项非约束性谅解备忘录,修订双方合作关系。随着两家公司在AI市场竞争客户并寻求新的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其关系日趋复杂。该协议涉及OpenAI从非营利组织向营利实体的重组计划,需要微软这一最大投资者的批准。双方表示将积极制定最终合同条款,共同致力于为所有人提供最佳AI工具。
中山大学团队针对OpenAI O1等长思考推理模型存在的"长度不和谐"问题,提出了O1-Pruner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长度-和谐奖励机制和强化学习训练,成功将模型推理长度缩短30-40%,同时保持甚至提升准确率,显著降低了推理时间和计算成本,为高效AI推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中国科技企业发布了名为R1的人形机器人,直接对标特斯拉的Optimus机器人产品。这款新型机器人代表了中国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领域的最新突破,展现出与国际巨头竞争的实力。R1机器人的推出标志着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上海AI实验室研究团队深入调查了12种先进视觉语言模型在自动驾驶场景中的真实表现,发现这些AI系统经常在缺乏真实视觉理解的情况下生成看似合理的驾驶解释。通过DriveBench测试平台的全面评估,研究揭示了现有评估方法的重大缺陷,并为开发更可靠的AI驾驶系统提供了重要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