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0年,全球第一家银行——威尼斯银行在意大利成立,自此开启了“Bank时代”。在那个时代,银行服务的主要模式均围绕物理网点展开。历经四个世纪的更迭变迁,银行的服务从网店延伸到ATM,从线下延伸到互联网和移动端,如今,它已经不再只是一个独立实体,没有明显的服务边界,而是转变成了无处不在的数字化服务,融入在我们衣食住行的各个场景。这就是Bank 4.0的基本形态。
要满足Bank 4.0的业务需求,意味着银行要能够扛下海量线上业务的流量冲击,能够灵活应对无处不在的系统风险点,能够360度无死角打造最优的客户体验……如此种种,都成为我国各大银行加速数字化转型的强大动力。而华夏银行,也位列其中。
2017年,华夏银行制定了围绕数字化转型的“三年行动计划”,并据此在组织层面专设了数字化转型办公室,在技术层面成立了旗下的金融科技子公司。今年,华夏银行的“三年行动计划”已步入收官之年,全行在数字化的统一认知、敏捷协同的流程和文化变革、传统技术平台与架构重塑等方面都有了诸多成效,而这些成效都成为了几年来华夏银行业务创新和服务升级的强大“后盾”。
举例来说,针对业务层面日益多变的市场需求,华夏银行基于云原生平台和微服务架构对系统和应用的开发和部署方式进行了升级,替代了传统烟囱式、紧耦合的基础架构。而近日,在接受至顶网记者采访时,华夏银行技术部主管王晨则以微信银行的业务重构为例,介绍了华夏银行如何基于微服务架构,利用容器等前沿技术,满足分行业务应用等定制化需求,实现总分行之间资源的灵活调用、分配和拓展,同时,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降低系统运行风险。
以下为访谈实录(文字内容经至顶网编辑整理):
数字化转型|手机银行|互联网营销
至顶网:如今,数字化技术已经成为推动企业运营转型和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工具,是否可以介绍一下华夏银行具体是如何推动自身数字化转型的?
王晨:我们行在2017年制订了一个三年的行动计划,这个规划期在今年将会完成。一方面,我们完成了包括业务、技术、运维以及后台数据处理等方面的相关系统的搭建和落地。另一方面,我们也从组织内部完成了一系列调整,在相关的业务部门和技术部门都完成了针对数字化转型所需的组织架构调整。
在未来新的三年,我们行也在做新的规划。今年,我们还成立了数字化转型推进办公室,就是为了落地新的规划,为了更好地去面对未来产业互联网发展时代,完成银行的转型需要做的一些工作。
至顶网:基于过去三年华夏银行所做的工作,具体实现了哪些目标?
王晨:比如说在渠道层,华夏的手机银行5.0通过两年多时间完成了系统上线,这次系统上线无论是从底层的开发工具、从前端的客户体验设计、从交易的丰富与完善,还是在后台的运营体系搭建,都做了非常大的调整。从数据上看,手机银行5.0上线以后我们的客活有了3倍的明显增长,应该说,这是技术驱动成果的很好体现。
另外,我们在三年内也基本完成了互联网营销服务体系的搭建,用于改善银行的线下营销效率,实现线上线下全渠道结合的效果,目前这一体系也初步产生了一些效果。举例来说,包括线上信贷的系统建立、互联网贷款的发放、整个系统运维的提升、大数据系统的性能提升,以及平台的数据挖掘能力、模型建立能力都取得了初步成果。这些,为我们行的数字化转型打了很好的基础。
至顶网:数据是实现企业数字化精准营销的重要基础,那么,我们的营销服务体系给华夏银行的哪些业务场景带来了哪些具体效益?
王晨:比如说在数据治理方面,首先,我们制订了全行数据治理统一标准,相关系统均按照新的标准进行数据优化;其次,是在数据挖掘方面,我们在传统CRM系统以及客户数据分析系统上都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客户数据标签,并基于营销的需求构建了几十个不同场景的数字模型。同时,我们还通过数据挖掘针对八个不同的应用场景做了整体的数据分析,最终形成了报告,产生了一系列潜客营销的数据,帮助提升全行的营销能力。
云原生 |云部署|架构重塑
至顶网:我们知道,数据一定是要放在同一个平台上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价值。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IT架构是不是能很好地支持,或者说,我们用了什么样方式完成这种转变呢?
王晨:在这三年的规划和实施过程中,我们深刻感觉到,现有的银行系统架构其实并不能很好满足我们银行转型的需要,尤其是对于大数据量的处理,包括业务上的整合等等,传统烟囱式的结构并不能很好满足这样的需要。所以,前两年我们在成立新的金融科技公司之后,就依托于新的金融科技体制做了系统规划。比如,我们目前正在开发自己的云原生平台,并且,接下来相关系统都会基于这一新的架构和新的开发平台来打造。
至顶网:都是从零开始做开发,还是对原有的系统进行升级?
王晨:目前是两步走的策略。一方面对一些新系统或者需要做大的调整的系统,可能会从零去做;对于原有的系统可能会基于新的一些方式把系统能力先提升上去。
至顶网:系统的打通或集成工作是怎么推进的呢?
王晨:主要是靠业务和技术部门整体协同来实现这样一个工作,目前,我们行成立了新的数字化推进办公室,借此实现了跨部门的协同和组织工作。具体来说,会由数字办进行整体规划,具体业务部门和技术部门基于计划来制订相应的实施策略。
至顶网:数字化转型涉及很多新的技术,包括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等,其中,云计算是底层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那么,在这方面华夏银行是怎么做布局的?
王晨:华夏银行这两年构建了自己的私有云,目前主要是满足分行在进行业务定制化开发的需求,在落地过程中,我们会引导分行基于私有云进行定制化开发,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同时满足分行的定制化业务发展需求。
至顶网:只有私有云吗?还是混合云的部署?
王晨:部分非核心业务会放在公有云。
微服务|容器|微信银行
至顶网:最近华夏银行通过微服务对一些业务进行了重构,是不是可以具体介绍一下目前我们重构的方式,以及这个项目的落地情况?
王晨:我们在微信银行的业务重构中采取了微服务的架构。一方面考虑到微信银行的业务在分行有比较强的定制化诉求,另一方面总行也需要提供比较好的公共服务从而减少分行对于一些基础服务开发的工作量,并实现总分行在一些共有业务上的协同。比如分行要在理财或者缴费等服务方面做一些定制化开发,同时又不能影响总行整体业务运行,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微服务的方式就能实现服务上的协同和能力的共享。
除此之外,通过微服务架构还可以进一步提升整个系统的性能,基于传统架构在进行消息推送时往往会面临性能上的瓶颈,而借助于微服务,就可以突破这方面的瓶颈。
举例来说,过去我们在微信推送信息可能并发量并大,而且由于整个架构服务之间耦合度太高,当某一点出现问题就可能造成整个系统的崩溃,所以我们想通过微服务的方式提升整体的服务性能,同时降低服务之间的耦合度,降低整体系统的运行风险。
在具体的落地过程中,首先会由总行做一套整体的开发标准和基础服务,然后由分行再根据自己的服务需求做定制化改造和开发,利用微服务之间的服务标准一致性满足标准化服务和定制化服务之间的协同。
至顶网:是不是可以介绍一下容器技术在整个开发过程中扮演什么样角色?会带来什么样的价值?
王晨:容器在我们这次升级当中主要解决的就是服务性能的问题,在微服务架构中,我们需要把每个具体服务基于容器封装成不同的服务集群,从而保证对性能调用的灵活性。
至顶网:刚刚谈到我们的基础实际上是一个混合架构,那么,您怎么看待云原生、容器等等这样一些技术,在多云管理、平台构建和应用开发、集成等环节中的价值?
王晨:目前,我们使用容器技术的首先是为了满足业务的灵活性需求,二是应对业务上大数据量的处理压力。另外,银行服务的下一个阶段目标一定打造一个更开放和更具生态性的服务体系,而云服务、微服务则可以为银行未来的业务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
举例来说,对于华夏微信银行的微信消息推送,在具体的业务场景下,信息的并发量并不是均匀分布的,因此,在分行举行线下或线上营销活动(如6.18活动)时,消息推送量需求就会迅速提升,而通过容器技术就可以快速实现资源的灵活调用、分配和拓展,从而满足消息分发需要。
接下来,我们还会基于小程序对微信银行业务进行进一步升级,包括拓展微信支付工具、利用微信公有云做人脸识别、身份识别校验等等。而在这个过程中,容器技术都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说,我们还是希望通过容器技术更好地对资源进行灵活调用,并根据业务场景对资源做快速分配,从而满足业务的需求。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随着各行各业数字化变革的不断深入,人类社会正加速迈向智能化。作为智能世界和数字经济的坚实底座,数据中心也迎来了蓬勃发展。面
“未来软件定义汽车”的设想也成为马丁当前运营路线的指导方针,且高度关注数据、零件和资产管理等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