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基建”热潮来袭,作为核心要素之一的工业互联网也迎来了高光时刻。在技术细节方面,工业互联网覆盖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AI、5G等几乎所有前沿技术,是技术创新的“融合体”;从技术定位来看,工业互联网是打造智能工厂、实现智能生产的重要平台基础;在应用价值方面,工业互联网则贯通和连接了从设计、供应链、制造、营销到服务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可以帮助企业增强韧性、实现降本增效。
如果拆解开来,工业互联网覆盖了OT层、CT层以及IT层,其中,OT层负责数据的采集和动作执行,CT层负责数据的传输,IT层则负责数据的处理、运算和分析, 如此一来,构建工业互联网的最终指向目标,是要塑造一个统一管理的、可视化、自动化的智能工厂。
下面来看几个具体的场景。比如,在生产制造环节,基于工业互联网可以对整个生产流程的进度和效果进行把控,对人员、物料、设备等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调配;在产品质量管控方面,通过对产品数据、生产过程数据的分析,可以及时监测产品异常、降低次品率;在设备维护方面,工业互联网可以实时分析设备数据、监控设备状态,并结合历史数据进行预测性维护。
除了让生产现场的情况变得“一目了然”,横向延伸至供应链端,工业互联网还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对上游物料以及下游库存情况的追踪,以便灵活和弹性应对市场变化,同时,降低库存费用。而纵向延伸至决策管理层,工业互联网还可以帮助决策者掌握每一个业务环节的信息,有效支持企业智能决策。
总结来说,工业互联网的作用,就是通过对人机料法的管理与协同,实现事前的预测、事中的监测和事后的追踪,从而优化每一个业务环节,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而在这个过程中,数据是流淌于其中的创新“血液”,物联网、云计算等网络基础是数据传输的“脉络”,而这些,都是保障互联网工业平台活力和可靠性的核心要素。如果再“搭配”人工智能这个“大脑”,互联网工业平台还可以变得更“聪明”,理想状态下,甚至可以实现自感知、自学习、自执行——而这,就是智能制造的最高境界。
从目前来看,中国制造企业的转型与创新已经来到了一个新阶段,而究竟如何利用好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搭建好一个互联网平台,构建一个适合自身发展路径的智能工厂,实现全方位的智能制造,这些,逐渐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为此,IBM锁定智能生产、智能检测、智能预测性维护三大场景,将在9月倾献最新「科技为擎,AI点亮智能制造」专题系列研讨会,以科技为擎、AI为机,与企业一起从实际案例出发,共探行业创新之道。今年夏末这把“创新之火”,将由IBM与大家一起引燃!
一大波活动预告火热来袭——
探讨智能工厂执行核心系统如何管控生产过程,准确预测估算,缩短计划周期,助力企业实现智能生产;
呈现IBM优秀“质检员”如何帮助制造企业快速提升检测监控质量与效率,实现降本增效;
介绍IBM Maximo如何帮助企业预防资产宕机,着重甄别对运营至关重要的高风险设备,确保实现必要的可视性和集成性,让资产维护更上一层楼。
还等什么,点击链接立即加入吧!!!http://www.zhiding.cn/special/IBM_2020_LTV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Meta 推出“Llama for Startups”计划,为在美初创企业提供直接支持与资金,助力开发生成式 AI 应用;同时,Meta在 Llama 模型研发中面临竞争与挑战,努力推动 AI 业务增长。
奥兰多魔术队与SAS达成战略合作,借助SAS Viya平台,通过数据和AI技术全方位提升球迷现场及数字化体验,同时优化票务预测与运营管理。
本文讨论了 MCP、ACP 与 Agent2Agent 三项协议如何助力 AI 系统的互联互通,降低整合复杂性,推动从试验向实用化转型。
DataCore 通过收购专注边缘及分支办公室超融合基础设施(HCI)的 StarWind,结合强大软件优势和虚拟 SAN 技术,旨在为分布式网络提供更灵活、经济和高效的存储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