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告诉我们,每一个时代的变迁,都意味着一个完全不同的思路解决了上一次浪潮无法解决的问题。
农业革命解决了人类的生存问题,工业革命让农业社会摆脱了马尔萨斯陷阱,而工业时代在辉煌了百年之后,其产生的新问题也会由新范式来解答。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预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技术革命,将在社会经济领域掀起新浪潮。
而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就是我们正在迎接的新浪潮。中国国际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在华为全联接2020“新基建,新经济”高峰论坛主旨发言这样讲:文明的更迭,往往与科学技术革命密不可分。而突如其来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使得社会走向数字经济的下一轮社会剧变进程大为提速。
不过,无论变化如何发生,对经济新动能而言,有一件事情是最为确定的,即基础设施一直是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支撑,决定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如果说传统基建面向的是工业经济时代,那么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有望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所在。
所谓任何新事物的产生,总是伴随波峰和波谷的曲线跌宕。新基建作为一种尚在起步发展阶段的新生事物,其发展自然也在经历这一过程--规划设计缺位、商业模式难寻、用户需求未定、底层技术波动、人才体系匮乏,疑虑之下,人们正在寻找随新基建而来的新范式。
“头雁”的故事,自古以来被世人传颂,宣告新一季节来临的雁群与人类有很多共性,甚至古人用“五常俱全(仁、义、礼、智、信)”来形容雁群。
雁群迁徙,编队飞行,关键角色是头雁。俗语道,头雁勤,群雁就能“春风一夜到衡阳”,而头雁惰,只会“万里寒云雁阵迟”。管理学家将其总结为“头雁效应”,每一次变革发生时,有勇气有担当有智慧者,就能划破长空,带队过关。
所幸,我们已经看到一些城市,在实干家的带领下,成为新基建的先行者。而更令人鼓舞的是,他们对于新基建的顶层规划,正在催生城市新范式,使新基建的规模化落地成为可能。
获得感:新基建赋能服务性城市范式
无疑,城市的核心是人,人是城市管理第一资源,又是管理服务的重要对象。如果我们认同城市的发展成果,最终必将落实到人的获得感,那么城市治理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图:华为全联接2020“新基建 新经济”高峰论坛之高端对话“实干新基建,共话新动能”
对此,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上海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徐惠丽,在论坛上以“实干新基建,共话新动能”为主题的高峰对话中,给出她的总结,在超大城市治理过程中,在新基建的赋能下,城市治理正在为城市管理者提供无数种可能。“当面对城市市民和企业的需求,用诸多传统的理念和方法不能解决问题时,新基建正在成为一条新路径”。
图: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上海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徐惠丽
面向“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的总体要求,上海的新路径可以概括为从一到N,即“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一网通办”指的是要通过减环节、减证明、减时间、减跑动次数,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一网统管”则是要加快建设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城市运行管理体系,推动数据联通、服务联接、治理联动,切实做到实战中管用、基层干部爱用、群众感到受用。在实际建设中,徐汇区则可被认为是范式中的示范。它的具体实践也是从一到N,即“一云汇数据、一屏观徐汇、一网治全城、一人通全岗”。“从一到N”说起来容易,背后考验的是平台的整合能力、承载能力和运营能力。某种程度而言,这正是城市新基建水平的体现。
在基础设施层,徐汇区采用鲲鹏技术路线,以HCSO混合云部署架构搭建整体智慧城运云底座;在满足政府应用对安全可靠等要求的基础上,为各委办局提供业务所需的计算、存储资源,同时线上线下统一运维,极大提升了运维效率。运维效率之所以成为一个关键指标,还体现了新基建的特质,基础设施的实现只是第一步,随之而来的运维、运营同样关键。
对此,华为公司副总裁、华为云与计算中国区总裁史耀宏认为:从这一点上看,新旧基建可谓泾渭分明。在旧基建时代,高速公路的工程修建者和交通服务运营者之间有清楚的交接关系,而新基建的建设者和运营者边界则变得极其模糊,生态上下游关系非常紧密。建设者既要管建设,也要兼顾运营。
图:华为公司副总裁、华为云与计算中国区总裁史耀宏
徐惠丽也深有同感,“技术领先和需求引领要并驾齐驱”,上海在“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的实践过程中,也强调八个字“应用为要,管用为王”。
史耀宏以政务云举例,“传统的采购方式类似传统基建,政府购买了计算存储网络设备之后,建好数据中心把东西卖进去之后,平台已经和设备提供商无关了。但是在新基建时代,华为提供了不一样的思路,现在华为已经在全国各地建设了100+城市产业云基地,地方政府和华为共同运营,共同对客户提供服务”。这样的新思路、新玩法无疑也在对用户创造更好的体验,提供更多的获得感。
上海的新基建还在提速,且目标长远。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上海市副秘书长马春雷在论坛上表示,上海今年出台《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聚焦具有上海特色的“新网络”、“新设施”、“新平台”、“新终端”,推出8项35条任务举措。通过加强规划规范标准,建设导则,资金引导,着力解决新基建建不了、建不好、建不快、建不强的问题。基建出发,使用落地。
创新力:新基建创造中国城市产业升级范式
人生活在城市,除了生活互动,还有产业联接。而对于产业发展而言,毫无疑问,创新是第一生产力,是无数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企业因创新而兴,随守成而亡。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管理大师约瑟夫·熊彼特就有这样的观点——创新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而新基建所关联的则是5G、云和AI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新组合,新基建对于产业创新的价值自然不言而喻。
不过创新还分一体两面,对于城市而言,一方面需要不断催生创新产业,另一方面则需要注重既有产业的结构升级。唯有双轮驱动,才是新基建产业创新的成功,不能有一方失衡。
新基建之于城市结构升级的重要性,西安成果斐然。时间上看,我们即将迈向十四五规划,而西安早在我国“一五”时期,就已经是国家重点建设的西部城市之一。不过起步早,也就意味着有些产业会等待技术创新的唤醒。
对此,同样参与此次高端对话的西安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初管深有体会:“西安是一个以重工业为主的城市,体系完备,覆盖了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的36个,随着这些年经过不断转型升级,优化发展,正取得显著成效。”不过,随着这些年经过不断转型升级,优化发展,正取得显著成效。2019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增长9.6%,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42.5%;高技术制造业总产值增长14.9%,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26.3%。而新基建的出现,更为西安添砖加瓦。
图:西安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初管
李初管举例说道,今年,西安航天基地和华为公司开展智能超算中心相关合作,汇聚产业链合作伙伴,打造西安智能计算产业策源地,将有效解决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过程中算力不足的问题,这既能带动区域产业升级,更是本身既有产业的结构升级。
去年以来,西安提出了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加快构建“6+5+6”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构想。这其中的“5”,就是指人工智能、5G技术、增材制造(3D打印)、机器人、大数据与云计算5大新兴产业,这些新型产业几乎都在新基建的范畴之内,它们将铸就西安的下一个奇迹。
与此同时,重庆市的产业创新故事也正当时。对于新基建赋予的时代使命,用抢抓机遇形容重庆丝毫不为过。
据重庆市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景根元表示,在5G方面,截止上半年,重庆已建基站4.2万个,基本覆盖主城区,这个数量在全国为第一梯队,总数量占比全国9%左右,这是一个非常亮眼的数字。在新基建的算力底座——数据中心和算力方面,重庆在两洒新区专门规划建设云计算产业园,规划面积11平方公里,截止2019年底,已建成1.65万个机柜、20.8万台服务器的能力,上电率近65%;预计到今年底,将形成3万个机架、35万台服务器的服务能力;到2023年将形成9.2万个机架、100万台服务器的服务能力。
图:重庆市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景根元
新基建投入争先,新基建产业化方面,重庆也在重兵布阵。 “芯屏器核网”(芯片、液晶面板、智能终端、核心零部件、物联网)和 “云联数算用”(云计算、网络、数据资源、算法、应用)已经成为重庆的创新产业布局。重庆的创业产业,俨然一副佳对。
而对于新基建平台之于创新力的缔造,重庆和西安也各有两条范式。其中,重庆的关键词为「开放联动」,比如中新(重庆)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于2019年9月基本建成,是我国唯一一条针对单一国家、点对点的数据专用通道,具备大带宽、高速率、低时延、低丢包特点。目前,已有50家中新企业(机构)在应用此通道,涉及远程医疗、智慧物流、协同研发、高清视频等十多个核心领域。
重庆正在充分发挥通道性能优势,加快建设中新国际超算中心,提升重庆高性能计算能力;以重庆—新加坡为枢纽,以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为支撑,建设数字化产品出海平台,打造西部地区出海产业中枢;在数字内容、跨境电商、智慧医疗、智慧物流、高清视频务等领域,谋划一批带动性强的合作示范项目,深化中新合作,拓展数字贸易,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
西安则更注重「成果转化」。西安科技基础雄厚,科研实力较强,有普通高校63所,在校学生127万人;有科研机构65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3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有两院院士60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50万名。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探月工程到载人深潜,许多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背后都与“西安科技”有关,但是如何推动“西安科技”向“西安智造”迈进,就需要打通从科研到市场转化的“通道”。
因此,西安持续开展制造业创新中心、行业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产业合作联盟、科技成果供需对接平台等方面建设工作,旨在推动科技资源与企业需求、产业发展有效对接,为发展先进制造业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这项工作也硕果累累:去年西安市全社会研发投入(R&D)经费达到482亿元,占GDP比重为5.16%,比2000年增长高达18.1倍。
新名片:新基建中国城市规模化落地范式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余晓晖现场感慨,“中国新基建需要好的顶层规范范式,而上海、重庆、西安的经验范式非常互补,且突出了城市特色。”对于重庆和西安的创新力建设,正好“一个是传统产业升级,一个是新兴产业发展,它们都是新基建包括所包含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体现”,而这些“头雁”城市的经验范式,在他看来,也为中国新基建规模化发展注入可能。
图: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余晓晖
随着新基建的发展,未来必将有更多范式出现,城市的全场景智慧,也必将成为现实。而徐惠丽在对话中表示,上海已经将全场景创新贯穿新基建规划的始终。
对于开篇我们所提及的关于新基建的舆论起伏,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中国地区部总裁鲁勇引用“阿马拉定律”说道:“人们总是高估一项科技带来的短期效益,却低估了长期的影响”,或许短期内新基建此前在舆论场存在一定的喧嚣,但是如果坚定的走下去,新基建将走入稳步发展期,未来将值得我们期待。
史耀宏也表达了对新基建光明前景的信念,“当我们把时间拨回到2013年,在4G牌照发放的时候,中国一个城市深圳的4G规划基站数比德国整个国家都要多”,在当时看,可能这也引发了某种疑虑,但如果回头看,正因为中国4G产业发展,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才能有如此迅猛发展。
凡事,只要存在基本共识,即无根本障碍,在“新基建 新经济”高峰论坛,政产学研用对新基建的趋势认同是空前一致的。
科技正在成为城市面向未来高质量发展的集体新名片。深圳联合华为,在打造面向全场景的“鹏城智能体”;长沙,“中国V谷”正在起飞;六朝古都南京,在新基建新时代,华丽变身“创新名城”。参与高端对话的上海、重庆、西安也在打造城市新名片的行列中。
重庆的新名片“智造重镇”和“智慧名城”;上海以向世界展示中国之治的新境界,在打造“创新生态人文之城”;西安则在2017年硬科技大会提出建设“硬科技之都”,旨在航空航天、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基建相关领域做出新成绩。作为高端对话的产业嘉宾代表,史耀宏由衷地表示,参与到这样一个城市创新升级的伟大旅程中,真的“备感荣幸”,接下来必全力“携手前行”。
真理源自实践,城市实干家的行动,才能让新基建真正落到实处。余晓晖这样总结新基建的中国城市发展范式:“大家于基础设施示普惠,于新技术示探索,面向城市发展、产业升级、社会服务的城市使命,通过顶层设计、分类施策和模式创新,让新基建赋予的新经济价值得到快速体现。”
新基建是数字经济的载体,而新基建的规划、建设、推动对城市、产业和生活的赋能,则是实干家胆识和智慧在实践中的叠加。
鸿雁,冲入在秋空里,任我逍遥。
热土,新基建新机遇,进而有为。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DeepSeek 发布了新的大语言模型系列 R1,专为推理任务优化。该系列包括两个主要模型 R1 和 R1-Zero,采用混合专家架构,拥有 6710 亿参数。R1 在多项推理基准测试中超越了 OpenAI 的 o1 模型,而 R1-Zero 则代表了机器学习研究的重大进展。DeepSeek 已在 Hugging Face 上开源了这些模型的源代码。
国家机器人研究中心与 Freshwave 公司合作,利用私有 5G 网络测试农业机器人。这项合作旨在提升农业生产力,预计到 2026 年农业科技产业规模将达到 156 亿英镑。私有 5G 网络将为农业机器人提供高速、低延迟的连接,实现实时数据分析和精准农业操作,有望彻底改变农业生产方式。
Cognizant 推出了神经 AI 多代理加速器和服务套件,旨在帮助企业快速开发和部署 AI 代理。该技术通过预构建的代理网络模板和无代码框架,实现了跨职能的可扩展性和自主决策能力。这一创新有望推动 AI 代理在企业工作流程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人机协作,提升业务效率和适应性。
西部数据公司财务总监Wissam Jabre将于2月28日辞职,恰逢公司分拆为硬盘和固态硬盘两个独立业务。公司正在寻找新的财务总监。尽管面临闪存业务定价环境更具挑战性,公司第二财季收入预计仍将达到43亿美元,同比增长42%。分析师认为硬盘业务表现强劲,可能抵消了闪存业务的部分疲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