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固体都有一定的微观结构。如果施加外力后,物体能恢复到原来的形态,这就叫“弹性形变”。在生活中,很多东西都有弹性,比如橡皮筋、弹簧、弹弓等等。此外,汽车减震、建筑防震等,利用的也是物体的弹性。
在商业中,“弹性”同样重要。如果把今年的新冠疫情比作一场全球范围内的“大地震”,那么,那些具有“弹性”能力的企业就能更灵活地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像是抗震级别更高的建筑,势必能扛下更强烈的经济震荡。
对物体来说,其弹性取决于内部结构以及组成的原子,而对企业而言,其“弹性”则取决于其企业文化、组织架构以及技术能力。这便是新冠疫情为何能加速企业数字化的重要原因。
在11月26日由企业开源实践联盟举办的“城市高管在线圆桌会.重庆&成都站”活动中,红帽策略产品销售部中国区总经理刘长春表示,在后新冠时代,企业最需要的是两个能力,一是能够从容应对各种未知的变化,二是能够迅速将“创意”转化为“价值”。要提升这两个能力,就必须进行数字化转型;而要加速企业数字化,开源将是非常重要的驱动力。
“红帽一直信仰的是‘开源驱动世界’。在开源文化中,最好的主意会胜出,这是符合自然选择的决策模式。同时,开源意味着自由,而自由是创新的基石,所以开源会加速创新的产生。在开发层面,开源基于的是社区的开发模式,因此拥有无法匹敌的规模效应。”刘长春表示,“除此之外,在技术层面,当代主流的IT技术无一例外都是基于开源发展起来的,比如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应用、区块链等等,都是由开源来推动的。所以,包括IBM、微软、阿里、华为等在内的诸多科技企业都在积极拥抱开源。”
由于具备了这些“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近几年来,开源开始“出圈”,从开发者世界大步走进了各行各业的诸多业务场景。
开源如何赋能场景创新
无论是在文化还是技术层面,开源都可以加速企业创新。在文化层面,它可以让每个人都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发挥集体的智慧,激发每个人的创新力;在技术层面,开源也可以很好地与各种主流技术结合,成为驱动企业创新的基石。
据重庆广电总局信息中心主任冉悦在会上介绍,现下,重庆广电正在积极进行融合媒体发展转型,一方面,采用微博、微信、APP、网站等多渠道、多形式结合的方式进行内容分发;另一方面,结合直播带货、线上购物等创新方式实现创收。
其中,开源技术提供了很好的支撑。“比如,通过Hadoop存储架构和算法工具,我们实现了对新闻素材的数据分析,通过提取相关的人名、历史背景或者出现频率高的词汇,从而为我们新闻的选题、新闻后期的制作提供预测和决策支持。”冉悦举例。
除此之外,重庆广电还非常重视开源在推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发挥的作用。“包括媒体资产系统中的图像识别技术,我们计划把它用在审片的环节,这样的内容审核对媒体行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同样,在底层,开源技术将提供重要的支持。”冉悦表示,“总的来说,开源的应用范围是很广的,基本上任何场景都可以用,因为它可以跟各种各样的技术做结合,然后赋能于业务场景,加快我们的工作效率。”
同样,在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新营销IT总监穆希雨看来,开源基本上可以应用于所有领域。以长安汽车为例,其内部面向用户端的敏态业务通常都会采用开源技术,因为这样的业务需要更快的响应速度,而开源恰恰可以满足这样的需求。
“所以,关于开源,我认为首先大家不必再纠结于开不开源,积极拥抱就可以了。当然,企业也不要盲目开源,一定要搞清楚开源的做法可以如何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穆希雨表示。
开源助力实现降本增效
事实上,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采用任何技术的目的,无非是两点——降本或者增效。而开源如果用得好,这两个方面都可以实现。
首先,开源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大大减少“重复造轮子”的过程。在传统的开发模式下,如果公司内有多个部门,每个部门即便使用相同或者类似的功能模块,也都要重新开发,这不仅成本高,还会导致内部存在大量重复模块,占用资源。而开源意味着开发人员可以得到和使用那些能够复用的代码或者组件,避免重复开发。
“重庆广电最初使用开源技术考虑的就是成本问题,但是经过一段的使用,我们发现,除了成本优势,它还很灵活,可以随着业务需求的变化快速地随需应变。”冉悦进一步解释,“拿音视频领域来说,大量的素材都要归档入库然后进行编目,这样的工作就可以通过AI机器人实现,而这些最新的机器人技术很多都是从开源社区获取的。”
所以,开源还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大大提高开发效率和应用迭代速度。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要提升企业“弹性”,要提高应变能力,同时还要能满足客户的定制化和多样化需求,系统的响应速度和迭代能力很关键。如果能够引入开源的方法,企业的系统架构就会灵活很多,可以更容易、更低成本地进行试错。
因此,企业是否使用开源,穆希雨认为就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评估:“第一,是否有更低的成本;第二,是否有更快的响应速度;第三,是否有更优化的架构扩展能力。”
基于开源打造开放混合云平台
当然,开源的得力之处不仅体现在应用开发中,落到基础架构,开源还可以帮助企业构建和管理一个更开放的云平台。
红帽解决方案总监方浩表示:“如今,云计算已经从最初单纯的资源供应模式走向了对创新的直接支持,越来越多的应用、数据都集中到了云上,随之也衍生出了很多新的业态。因此,混合云模式也成为了很多企业在当下阶段的共识。”
几个企业的实践也印证了这一趋势。以易链科技为例,其打造的供应链协同生态圈基于的就是灵活、模块化、开放式的思路,既有部署在内网的核心企业应用,也有部署在公有云和私有云的增值服务、协同服务等,以及提供给供应商使用的终端设备。所以,在其底层是一个混合了本地数据中心、公有云、私有云和边缘的复杂环境。
长安汽车也是如此。汽车的产业链非常长,从设计、研发、供应、生产到销售,涉及了数百个系统,而根据不同业务系统的特点,长安汽车也选择了不同的架构。“一般来说,一些稳态的业务系统,比如偏管理类应用的我们会放在私有云上,而一些要求伸缩性比较大的、面向消费端的敏态业务,大部分会部署在公有云上。”穆希雨表示,“但是,不同云之间还需要实现数据互通和灵活扩展,才能真正发挥数据的价值。”
而要实现这种数据的互通和资源的灵活调用,这个架构就要足够开放。“由于云与云之间边界的存在,就会产生不连贯性,如何去消除这些边界,就是红帽开放混合云战略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只有满足了开放和兼容两个需求,才能实现对云平台的整体管理和维护。”方浩指出,“在构建这样一个开放混合云环境的过程中,开源技术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因为它本身就是开放的,所以技术传播和普及速度非常快。对企业来说,可以第一时间去应用和选择最新的技术,打造连续性的发展架构。”除此之外,由开源社区发展而来的容器技术,也在帮助企业实现应用在混合云环境的灵活迁移。
如何降低开源使用门槛
不过,用好开源是有技术门槛的。在穆希雨看来,企业想拥抱开源,一定要打造一支能够掌握开源技术的自主研发团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快速响应。
但是,对很多企业来说,要组建这样一个团队是很难的。这也意味着,开源技术的应用将面临重重挑战。一方面,开源技术升级迭代速度非常快,选择成本和跟随成本会比较高;另一方面,企业如果选择自己去直接使用开源软件,就可能会面临后期维护成本高、难度大等问题。
因此,红帽认为,企业需要的是企业级的开源解决方案。而红帽的独特价值,就是提供企业级的开源解决方案。方浩举了个例子:“自然界中的水是不能拿来直接喝的,里面会有细菌、泥沙,甚至是污染物。这就好比是开源社区的软件,很难保证不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所以,红帽的第一个工作就是帮助企业去选择价值最高的‘水源池’;然后通过大量的测试案例去排除其中有问题的地方,实现开源软件产品组合,把它变成标准化的‘瓶装水’,让大家更快捷和放心地使用。”
总而言之,企业对开源已经张开了怀抱,不仅仅是在一些特定的业务场景,而是在更大型的综合平台建设过程中拥抱开源。“所以,我们也非常希望开源的生态发展能够越来越完备,希望依托红帽的能力,帮助更多企业降低使用开源时的成本和难度。”方浩总结到。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AMD CIO的职能角色早已超越典型的CIO职务,他积极支持内部产品开发,一切交付其他部门的方案都要先经过他的体验和评判。
医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应当考虑到AI将如何改变医生的岗位形态(以及获得的薪酬待遇)。再结合专业培训所对应的大量时间投入和跨专业的高门槛,这一点就更显得至关重要。
我们拥有大量数据,有很多事情要做,然后出现了一种有趣的技术——生成式AI,给他们所有人带来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巨大的,我们在这个领域正在做着惊人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