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克在“新基建”热潮中的冷思考:新在哪里,如何建设? 原创

龚克认为,在“新基建”这个热潮中更应该冷静地思考,到底什么是新基建?为什么要实施新基建,怎样进行新基建。

龚校长

“新基建”究竟有多热?在互联网上,“新基建”一词的百度指数从今年3月以来就一度飙升,成为2020年度最热词之一,此外,“5G”、“特高压”、“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相关技术在搜索榜中同样位列前排;在投资圈,“新基建”及相关技术所在产业和企业迅速成为市场的“香饽饽”,有专家预测,仅2020年,其市场投资就可能超千亿规模。

更重要的是,在战略层面,今年中央多次提出“新基建”,并将其摆上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议程,在中共中央关于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有两处专门提到了“新基建”。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之下,基建投资被视为是稳增长的重要工具,而在这个特殊背景下提出的“新基建”更是被寄予“厚望”,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对于这样一个如火如荼的大热潮,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在12月18日由新华网与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指导、新华网客户端与中国电子学会主办、至顶传媒承办、科技行者与GSMA协办的“2020中国新基建领导力峰会”上则提出:“我们非常有必要在这个热潮中冷静地思考一下,到底什么是新基建?为什么要实施新基建,怎样进行新基建。我认为,正确地认识新基建,是规划、部署、实施新基建的重要前提。”

也就是说,要赶好“新基建”这波潮,就必须要先“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什么是“基础设施”?

顾名思义,“新基建”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由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部分构成。其中,龚克认为,最核心的是基础设施。因此,要理解“新基建”,首先就要理解好什么是“基础设施”。

从定义层面来看,基础设施是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基础性支撑服务的工程设施,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物质条件;

从类型的维度考察,基础设施分为生产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前者包括服务于生产的供水、供能、信息、交通、仓储、环保和防灾等;后者则包括公用事业和商业、服务业、金融、住宅、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

从地域的维度来划分,基础设施可分为农村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从空间维度,又可分为地面、地下、空中和海洋基础设施。

除此之外,龚克还特别强调要从历史的维度对“新基建”进行了洞悉。“根本上来说,人类社会基础设施是伴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的,因此,基础设施的水平总是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比如,农耕社会的水利、桥梁、马道、运河,工业社会的电网、铁路、公路、机场,以及信息革命以来的信息网络。”龚克举例说。

“新”在哪?

那么,“新基建”中的“新”到底是如何与当今时代的生产力水平相匹配的?

龚克认为,如今新生产力的突出代表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因此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设施和基础设施的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是新型基础设施的根本要义。其中所谓“新”可以从“新”设施、“新”特征和“新”方式等多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新”设施指的就是过去没有的、基础设施中的新内容,比如云计算、工业互联网、5G、数据中心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这些也被定义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设施。

其次,“新”特征对应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阶段特征,无论是“新设施”还是“旧设施”,在新时代下都会出现新的特征,而在当下指的就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比如与新能源有关的发电、输电、储电、配电的智能化电网基础设施,再比如与智能网联有关交通基础设施,这就是交通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

此外,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式也具有新的特点,也就是“新”方式。其中,龚克指出,特别要重视其开放性、合作性和可持续性的要求,重视基本建设的建设、运行和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以促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治理体系与能力的现代化。

如何“建”?

“当然,仅从字面理解还不够,我们还要超越字面,来理解新基建的本意到底是什么。”龚克强调。在他看来,新基建从根本上说是发展、运用、适应、支撑新生产力,而新生产力必然要求新生产关系,这就是改革的本因,通过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新生产力的各种体制、机制、规定等等,可以为新生产力发展开辟出一条出路。

在谈及如何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推动和深化改革时,龚克总结了三点:

第一,新基建要在市场经济框架内建设运行,能够体现新生产力的新基建要求与之相应的新生产关系,因此要把基本建设的建设、运行、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放在突出位置,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第二,新基建要全面适应可持续发展新要求,包括包容性、多样性、均衡性、坚韧性和与自然环境和谐性的要求,必须深入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的刚性要求,必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换句话说,新型基础设施不仅是经济建设的基础设施,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设施。应该把这些贯通起来,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到新基建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中去。”龚克表示。

第三,新基建应充分重视网络连接作用,以网络空间基础设施为抓手,使各类基础设施在网络空间互联汇聚,进而推动各类基础设施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龚克表示,只有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形成普遍的泛在的连接,只有把网络空间建设起来,才能使各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融合。

“新基建”创造了一个“舞台”

总结来说,龚克认为“新基建”的核心要义就是建设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设施和推进基础设施的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而在这个过程中,应当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服务于可持续发展目标。并且,“新基建”还应与深化改革同步进行,服务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新基建创造了什么机遇?它创造了普遍连接的机遇,创造了智慧赋能的机遇,节能减排的机遇和安全坚韧的机遇。它创造了一个舞台,这是发展数字经济的舞台,是实施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舞台,也是一个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各类创新主体、包括个人,都可以大显其能,大有作为!”龚克总结道。

来源:至顶网数字化转型频道

0赞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2020

12/21

14:18

分享

点赞

邮件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