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呈现井喷式增长的行业中,在线医疗无疑名列前茅,公共卫生安全话题得到全民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最新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在线医疗用户规模达2.76亿,占网民整体的29.4%。其中26.4%的网民在线购买过药品、健康器械等医疗用品,17.9%的网民使用过网上挂号、问诊等在线医疗服务。
网民对在线医疗接受度不断提升,一是因为付费模式不断成熟,行业良性发展生态逐渐形成,而最为关键的是新技术支撑推动医疗“新基建”落地,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智慧医疗的拓展和探索提供了坚实基础。联想集团最新发布的《2021年及未来科技趋势预测》指出,构建在远程医疗基础上的健康服务在2020年尤为重要,可以提供遏制疫情蔓延和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保健服务的双重功能。在2021年及未来,“虚拟护理”会越来越受欢迎,人工智能的创新解决方案和5G网络给予患者全新的体验。纳米技术也将大展拳脚,重点放在细胞及器官的制造与打印,和为癌症患者提供定制化治疗。
这些看似不可思议的技术距离实践应用并不遥远,联想集团在2017年第三届全球创新科技大会(Lenovo Tech World)上,就已经展示了智慧医疗“黑科技”—— E-Health,它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降低肿瘤漏诊率,实现肿瘤早诊早治。E-Health是应用于医学领域的智能医疗图像辅助诊断解决方案。一方面在减轻医生工作量的同时,还可以避免由于医生疲劳等因素而产生的误诊情况;另一方面能够智能分析医疗图像,自动为医生提供辅助诊断的意见。E-Health就像经验丰富的医疗专家的“智库集合”,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将诸多专家意见在诊疗过程中作为辅助意见供医生做诊疗判断。E-Health智能医疗图像辅助诊断系统,在中国计算机学会颁布的《2018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中,荣获“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优秀奖”。
智慧医疗的核心价值不仅在于诊疗的过程与方式,也可以大大提升患者的诊疗体验,为患者在身心健康上都得到帮助。联想医疗大健康远程慢病管理平台,通过把病患端的心电智能监护产品和远程心电监护平台连接起来,能够实现远程监护、实时分析,提供智慧诊疗方案。中国约有2.6亿慢性病患者,他们长期处于对病情的焦虑中,经济上消耗巨大却很难达到病症的有效管理,也常常因为社会资源配置不足而加重生存负担。联想的远程慢病管理平台,通过无感的全病症监测与管理,让患者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帮助,实现定制化医疗,减少慢性病患者的身体、心理和精神负担,自信阳光地生活。该方案在患者、医院、医疗机构和学术体系间构建价值生态网络。目前,该方案已经开始应用在心脑血管检测、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管理中。
除了提供尖端科技医疗解决方案,联想集团还积极与政府、医院、科研院校等外部机构合作,推出更多“利国利民”的重大举措。从2016年开始,联想集团旗下专注于医疗信息化的子公司——联想智慧医疗,就开发了全新的联想智慧医院综合业务系统。整套系统在多家大型三甲医院得以应用,获得了患者的一致好评。联想智慧医疗的核心业务是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重构整个医院的管理系统,提供一整套医院核心业务系统,包括针对大型三甲医院的综合业务系统、医院集成平台系统、医院互联网+自助机整体方案、医院LIS、PACS系统。这些产品与服务可以有效改善医院现有的业务流程,解决三甲医院排队难、服务难、看病难的问题,提升医院及患者双方的用户体验。
科技不仅在提升身体健康方面发挥重大作用,还可以“治愈心灵”,缓解人们在重大转变中的焦虑,提升人们的自信和乐观心态。联想集团最新发布的“全球共情与科技关系” 研究显示,61%受访者认为科技让人们在严峻形式中依然感受到最珍贵的“归属感”,50%受访者确定科技能让人们摆脱沮丧,拥有更加快乐与积极的心态,59%受访者感激科技工作者在2020年作出的宝贵贡献。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随着AI引发投资热潮,越来越多初创企业获得独角兽地位。TechCrunch追踪了今年迄今为止成为独角兽的风投支持初创企业。虽然大多数与AI相关,但令人惊讶的是许多企业专注于其他行业,如卫星公司Loft Orbital和区块链交易网站Kalshi。名单涵盖软件开发、机器人技术、企业网络基础设施、体育软件、客服AI代理等多个领域,估值从10亿美元到100亿美元不等。
清华大学团队开发出LangScene-X系统,仅需两张照片就能重建完整的3D语言场景。该系统通过TriMap视频扩散模型生成RGB图像、法线图和语义图,配合语言量化压缩器实现高效特征处理,最终构建可进行自然语言查询的三维空间。实验显示其准确率比现有方法提高10-30%,为VR/AR、机器人导航、智能搜索等应用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当前AI智能体炒作过热,企业追求能处理一切问题的开放世界系统并不现实。真正有价值的AI智能体应专注于有明确边界的封闭世界问题,如发票匹配、合同验证等企业日常任务。企业级智能体应采用事件驱动的微服务架构,具备自主性和连续性,通过将非确定性模型包装在确定性基础设施中来确保可靠性。相比追求通用人工智能,企业更需要可测试、可部署的实用解决方案。
IntelliGen AI推出IntFold可控蛋白质结构预测模型,不仅达到AlphaFold 3同等精度,更具备独特的"可控性"特征。该系统能根据需求定制预测特定蛋白质状态,在药物结合亲和力预测等关键应用中表现突出。通过模块化适配器设计,IntFold可高效适应不同任务而无需重新训练,为精准医学和药物发现开辟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