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发布《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上海将整体性转变,推动“经济、生活、治理”全面数字化转型;全方位赋能,构建数据驱动的数字城市基本框架;革命性重塑,引导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数字城市。
上海城市数字化建设已走过十年历程,十年磨一剑,上海早已经步入全球智慧城市第一阵营。在全球智慧城市大会2020上,上海从全球48个国家和地区的350座申报城市中脱颖而出,荣获世界智慧城市大奖。如今的上海,迸发着数字经济的新活力,建设了完备的数字基础设施和完善的数字治理体系,加快精细化、便捷化的民生服务落地。
上海持续走在全球城市前沿,而在城市数字化进程正在加速跃迁升级的今天,上海的下一跳又将是哪里?在华为看来,智慧城市下一跳正是城市智能体。
在“智慧上海 · 进而有为” 上海城市峰会 2020上,城市建设各方主体在上海正式联合发布“城市智能体”,为智慧城市蓝图绘制者们提供系统化参考架构。
作为云边端协同的一体化智能系统,城市智能体由智能交互、智能联接、智能中枢、智慧应用四层组成。其中,智能中枢是城市智能体的大脑和决策系统,以云基础设施为底座,透过数据使能、AI使能和应用使能三大使能,赋能城市应用创新。可以说,云是城市智能体的中枢底座,是大数据、AI、区块链等技术以及各类城市应用持续生长的平台。
上海在2017年启动了市级政务云项目建设,构建了系统连通、数据融合、市区统筹、部门协同的电子政务云平台。现在电子政务云不但是全市公共数据资源的存储载体,也是公共数据计算的中心,同时是城市级的网络连接的核心枢纽和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核心平台,更是数据安全保障的核心要塞。从某种程度上说,政务云是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座。
华为云从上海电子政务云建设伊始就一直参与其中。华为云Stack方案助力上海构建了“1+16”两级政务云体系,全市政务云统筹建设。各委办局部门应用系统基于电子政务云开展应用,新上线业务速度加快,灵活部署,同时多数据中心统一管理,实现统一监管和运维。
在现有的高性能计算、弹性扩容的云平台的基础之上,政务云为数据管理、分析和应用提供能力输出,进而更好地赋能各类型的政务应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便是运行在政务云上的两个超大型应用系统。以“一网通办”为例介绍,截至12月底,“一网通办”总门户已接入3071项服务事项,累计办件量超9603万件,个人实名用户数超4415万。常态化疫情防控下,“随申码”使用频率高峰时每天超过1000万次,累计使用次数超过21亿次。
在未来,上海将在现有云平台的基础上实现云网融合、云数联动,推动不同云之间的数据共享,进一步整合云上的PaaS服务能力,使能各项数据服务,进一步完善云的安全体系,加快工作布局,从而构建下一阶段的城市智能体的基座。
未来的城市将不只是若干功能的简单叠加,而是一个智能的生命体,以数据要素为核心,通过城市“感、传、知、用”全要素覆盖,让城市顺畅运行、均衡发展,自我优化,生生不息。上海将通过城市智能体的建设,为上海注入治理数字化转型、经济数字化转型和生活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实现治理更智慧、经济更智能、人民生活更美好。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网络安全威胁呈指数级增长。勒索软件、AI驱动的网络攻击和物联网设备漏洞成为主要威胁。企业需要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策略,包括风险评估、安全措施实施和持续监控。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区块链和量子计算为网络安全带来新机遇。组织应重视员工培训、供应链安全、数据治理和事件响应能力建设。
滑铁卢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ScholarCopilot,一个革命性的AI学术写作助手。该系统突破传统"先检索后生成"模式,实现写作过程中的动态文献检索和精确引用。基于50万篇arXiv论文训练,引用准确率达40.1%,大幅超越现有方法。在人类专家评估中,引用质量获100%好评,整体表现优于ChatGPT。这项创新为AI辅助学术写作开辟新道路。
AWS Amazon Bedrock负责人Atul Deo正致力于让人工智能软件变得更便宜和更智能。他在12月re:Invent大会前只有六个月时间来证明这一目标的可行性。Deo表示AI领域发展速度前所未有,模型每几周就会改进,但客户只有在经济效益合理时才会部署。为此,AWS推出了提示缓存、智能路由、批处理模式等功能来降低推理成本,同时开发能执行多步骤任务的自主代理软件,将AI应用从聊天机器人转向实际业务流程自动化。
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团队发布NodeRAG技术,通过异构图结构革新智能问答系统。该方法将文档信息分解为7种节点类型,采用双重搜索机制,在多个权威测试中准确率达89.5%,检索效率提升50%以上,为智能信息检索技术带来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