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广电的融媒体变革:用AI为节目选题提供灵感 原创

要留住观众,就必须转型。于是,重庆广电在四五年前果断引入了各种数字技术,积极推进融合媒体发展——人工智能的落地和应用,便是其中的尝试之一。

在重庆,“红岩”这两个字早已不只是一个地名,而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江姐、小萝卜头、许云峰……那些我们熟知的革命烈士的故事,很多都发生在这里。几十年来,“红岩”成了重庆这座城市的独特标签,传承着革命英烈们坚毅、勇敢、不屈的精神。而每年的11月27日,则是全城缅怀和纪念红岩烈士的日子。

作为本地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和媒介,重庆广电在每年的这段时间,都会推出特别策划节目,以不同的形式和选题追忆、传播红岩精神。也就是说,内容策划团队每年要围绕同一个主题,根据不同热点,策划出既新颖又有吸引力的节目。“这时候,人工智能就能提供一些灵感。”重庆广电总局信息中心主任冉悦告诉至顶网记者,“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整合、分析和比较,人工智能可以为记者们推荐一些选题,激发大家的想法。”

重庆广电的融媒体变革:用AI为节目选题提供灵感

重庆广电总局信息中心主任 冉悦

近些年来,新媒体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瞬间兴起。越来越多的观众从电视机前“转移”到了手机、平板、电脑里,更喜欢从互联网上观看节目,茶余饭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看电视的情况越来越少,所以,对广播电视这样的传统媒体来说,这是一场绝对性冲击。

要留住观众,就必须转型。于是,重庆广电在四五年前果断引入了各种数字技术,积极推进融合媒体发展——人工智能的落地和应用,便是其中的尝试之一。

利用数字技术提高节目制作能力和效率

和传统媒体不同,融合媒体汇集了微博、微信、APP、网站以及传统广播电视等多个渠道,而且更强调内容的多样化,以及实时性和交互性。换句话说,一条新闻现在既要在电视上播,又要在网上播,并且可能是视频、文字或音频等多种形式,所以,内容输出不但要更快,还要针对不同的媒体特点,精准且高效地调整内容和呈现方式。

重庆广电的融媒体变革:用AI为节目选题提供灵感

要实现这个目的,有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媒体内容数据的共享。“比如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各种工作都要在统一平台上进行,其中产生的素材也都是共享的。这一方面能让内容形式更丰富,另一方面也能让我们更靠近用户,了解他们的需求。”据冉悦介绍,重庆广电加速数字化转型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对业务管理流程进行优化,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其二,是以内容为主线,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能力和效率。

在这个过程中,人工智能既是趋势,也是非常重要的手段。首先,人工智能可以帮助策划者快速“翻阅”历史数据,通过提取相关的人名、历史背景或者出现频率高的词汇,提供关联事件热点预测和选题灵感,“红岩”相关选题的推荐就是很有代表性的场景之一;另外,通过对观众需求信息以及往期节目反馈数据的收集、分析,还能为节目的制作提供决策参考,比如什么样的节目类型和话题更受喜爱等等;除此之外,利用视频和音频的识别技术,也非常便于媒体机构进行媒体文件管理——通过对媒体系统进行自动化编目,自动生成一些关键帧的元数据,从而提高媒体归档和编目效率。

“其中,大家非常喜欢的一个小功能是对视频素材的语音识别,也就是把语音转换成文字。”冉悦表示,“以前我们的记者在外面拍了很多东西,如果要加字幕就需要一个人去听很多遍,然后把文字记录下来。现在有了AI语音识别,人的工作量就大大减少了,基本上就是一些比照、校对的工作。”

通过云化提高计算资源利用率

所以,数字技术的引入可以说已经颠覆了传统媒体的逻辑,从重构入口到重构关系,再到改变内容生产的方式和效率,重庆广电正在沿着这个方向步步为营——在应用层发挥好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作用,同时,在基础层也必须对架构做出调整。

“融媒体所需的技术体系和传统电视是有比较大区别的。”冉悦解释道,由于覆盖了互联网渠道,要求内容分发的速度更快,实效性更好,与用户的交互性也更强,“因此我们首先进行了基础设施的云化。”据他介绍,目前重庆广电主要使用公有云服务器承载APP以及与互联网相关的应用,而针对音视频中大量的图形计算,则会采用本地私有云的高性能计算资源。

“例如视频的非线性编辑系统,我们就通过GPU的虚拟化来实现,由于大量计算工作都在云上进行,所以可以大幅提高计算资源的调度和利用率”冉悦表示,“传统的方式下GPU的利用率可能只有30%,但现在云化之后就能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快速调度。”

举例来说,过去如果遇到大量业务突发新增,基础架构层就可能要新增设备,但现在,哪怕新的计算需求来了,系统也能弹性满足,而无需加大投入,所以可以省下不少成本。

当然,随着融媒体的持续运行和发展,音视频文件、文本文件等大量数据的存储和计算需求还会继续呈现跨越式增长。而基础设施作为一个“压舱石”般的存在,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

据冉悦介绍,接下来重庆广电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优化基础设施:第一,在存储方面持续扩展容量,同时优化存储策略,采用分级存储的形式,把最热的数据放在存储速度最快的设备上,然后通过系统自动化评估热度,判断是否放到更低一级的存储上;第二,在计算能力方面,采用异构计算,继续增加CPU和GPU方面的资源投入;第三,在运维方面,采用AI Ops智能运维等方式,实现自动化的系统管理,减少人工重复工作,把人力集中到管理流程优化的问题上。

转变IT角色,在摸索中不断前行

虽然现如今冉悦谈起重庆广电的数字化转型实践时如数家珍,但是,和所有传统企业一样,重庆广电在转型过程中,也要打破许多传统的理念、文化和工作方式。所以,需要克服的挑战可想而知。

“比如,在发展融媒体的过程中,存在大量技术操作的变化,这种情况下,一些年龄稍大的员工适应得就要慢一些。”冉悦告诉记者,“对此,我们的IT人员在项目启动之初用了很多精力去了解节目制作流程的变化,了解节目制作人员的想法以及他们面对变化时候的心态,然后把技术用相对通俗易懂的方式为大家讲解,为他们提供辅助。就这样持续了大概半年时间,大家基本上就都上轨了。”

对于技术人员来说,这是巨大的角色转变。“过去,IT部门通常是作为一个辅助部门或服务部门,只需要关注技术、保障系统稳定。虽然一线媒体人员也会提出很多的需求,但是每个人看到的问题不同,就有点像‘盲人摸象’,技术人员需要把这些需求整合然后消化,才能转化成具体的技术支持。但现在,我们需要在业务人员和开发人员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更主动地去了解业务部门的工作和需求,进行多方沟通。”冉悦解释说。

在磨合的过程中,冉悦发现,每个部门团队中都会有一些更快接受新事物的人,“于是我们把这些人集中起来,建立了长期联系,就形成了业务变革小团队,因为他们可以把部门之间的意思更准确、更快递传递出来,有什么新想法都会及时沟通、交流,所以能很好地帮我们的产品进行升级迭代。”

如今看来,重庆广电的数字化转型,就像是一个见招拆招的过程——接纳新形式、广纳新技术、不惧新挑战,在四五年的实践中,它已经慢慢摸索出了一条适合传统广电前行的道路,并且换上了“新媒体”的新装、再次出发。

来源:至顶网数字化转型频道

0赞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2021

07/30

10:54

分享

点赞

邮件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