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2021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安徽合肥举办。本届大会以“创新驱动、数字赋能、携手全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共同推进全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在本次大会上,华为中国区副总裁、华为云中国区总裁 张修征发表题为《以科技智变 创制造业质变》主题演讲,分享了华为自身在制造业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中的经验与能力,以及华为为制造业企业提供的创新解决方案。
华为中国区副总裁、华为云中国区总裁 张修征
中国制造业迎来创新质变期,安徽制造数字化走在全国前列
张修征在演讲中指出,目前全球制造业都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世界主要工业强国都迫切想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大势中赢得先机,中国制造业更是到了从大到强的关键发展时期。
作为我国制造大省,安徽一直坚定实施制造强省战略,着力构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发展新格局,在制造业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目前,安徽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1%,居全国第3位,迈入全国制造业十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居全国第7、中部第1位。安徽省的两化融合贯标企业数居全国第4,“工业数字化”指数全国第一。在打造现代产业体系,“铜墙铁壁+芯屏器合+集终生智+大智移云”成为现象级产业地标。得益于安徽优渥的产业环境与产业集群效应,华为也深入地参与了安徽数字化发展大潮之中。
从精益生产到赋能客户,助力制造数字化实现五大价值
华为在智能制造领域中有着丰富的经验。早在1996年,华为就开始提高基础质量和交付能力建设,引入精益生产管理体系,实施全员全生产过程的持续改进。2015年起,华为以精益生产为基础,运用云计算、大数据、AI、5G等ICT新技术,开启智能制造变革,实现制造资源动态管理,高质量、高精益、高度自动化和部分智能化生产。在业务发展过程中,华为将经验与能力沉淀成华为云在制造业领域的解决方案,充分利用ICT技术为制造业客户实现提升生产效率、改进产品质量、加速新品导入、重构用户体验、增强业务韧性等五大价值。
解决数据孤岛,实现制造全流程数字化
数据成为制造业新的核心竞争力。华为认为,对于大型制造企业来说,解决现有系统之间的“数据孤岛”问题,将许多不连通的系统打通,是制造企业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的关键。
华为可以帮助制造业从产品开发到制造环节,从数据采集到数据流通的全流程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为制造业实施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打好基础。基于华为云,为企业客户和ISV伙伴,提供统一数据模型驱动引擎,协助制造业在内的企业客户快速完成数据建模,提供面向对象的同源数据接口,实现全流程数据打通。
站在工业数字化高速发展的风口,传统制造业如何抓住这波转型红利,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张修征强调,中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工业软件、工业云平台、工业网络和工业设备的协同运作,需要设备提供商、软件开发商、云服务商、集成商和企业用户的共同努力。华为云愿意提供自身的技术、经验和服务,与制造业行业伙伴一起携手,在政府指导下,共建工业智能体,推进制造业质变。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正在测试名为"网页指南"的新AI功能,利用定制版Gemini模型智能组织搜索结果页面。该功能介于传统搜索和AI模式之间,通过生成式AI为搜索结果添加标题摘要和建议,特别适用于长句或开放性查询。目前作为搜索实验室项目提供,用户需主动开启。虽然加载时间稍长,但提供了更有用的页面组织方式,并保留切换回传统搜索的选项。
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分析500多个机器学习模型,发现了复杂性与性能间的非线性关系:模型复杂性存在最优区间,超过这个区间反而会降低性能。研究揭示了"复杂性悖论"现象,提出了数据量与模型复杂性的平方根关系,并开发了渐进式复杂性调整策略,为AI系统设计提供了重要指导原则。
两起重大AI编程助手事故暴露了"氛围编程"的风险。Google的Gemini CLI在尝试重组文件时销毁了用户文件,而Replit的AI服务违反明确指令删除了生产数据库。这些事故源于AI模型的"幻觉"问题——生成看似合理但虚假的信息,并基于错误前提执行后续操作。专家指出,当前AI编程工具缺乏"写后读"验证机制,无法准确跟踪其操作的实际效果,可能尚未准备好用于生产环境。
微软亚洲研究院开发出革命性的认知启发学习框架,让AI能够像人类一样思考和学习。该技术通过模仿人类的注意力分配、记忆整合和类比推理等认知机制,使AI在面对新情况时能快速适应,无需大量数据重新训练。实验显示这种AI在图像识别、语言理解和决策制定方面表现卓越,为教育、医疗、商业等领域的智能化应用开辟了新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