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Gartner发布的技术成熟度曲线(The Hype Cycle)报告都备受市场瞩目,也成为政府及企业做出重大投资决策的风向标。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我国城市建设向信息化、智能化和系统化转型。随着国家与各省市"十四五"规划均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未来城市发展的重心,我国智慧城市正迎来新的机遇。
近期,Gartner发布了《2022中国智慧城市与可持续发展技术成熟度曲线报告》(Hype Cycle for Smart City and Sustainability in China, 2022)。
Gartner研究副总裁相斌斌(Milly Xiang)表示,技术成熟度曲线帮助业界了解“影响到某一个市场中不同的技术点,以及在曲线上所处的位置、以及能够达到规模化部署、并且给企业带来生产效率提升或者说带来成果交付的时间点”。
曲线横轴越往左越代表新兴的技术,在曲线的顶峰期“Peak of Inflated Expectations”,这个阶段表示市场对于某一项技术的炒作或者说热议程度。然后,经历不成熟、生态不成熟、落地应用场景有限的“谷底期”之后、当第二波起来的时候才是真正一项技术它会去实现规模化部署走向成熟的这样一个阶段。
相斌斌表示,每一项技术可能都会经历这样的一个周期,但是它走完曲线苏要经历的时间完全是根据技术和市场本身生命周期和应用部署状况来决定的。
标准化、新冠疫情、新基建等都在对智慧城市建设构成重大影响。特别是十四五规划提出的绿色转型、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也在对智慧城市发展产生作用。
《2022中国智慧城市与可持续发展技术成熟度曲线报告》重点关注了四个方面:关键城市基础设施与服务、可持续发展、使能数字化技术、数据相关议题。围绕这四个方面,Gartner梳理了总共28个技术点。
总体来说,2022年覆盖的28种相对市场关注度比较高的新兴技术,86%在“谷底期”之前,也就是86%还是在炒作期或者说还是在很新兴或者说它即将要度过“谷底期”。另外,我们会看到有一半以上的技术其实还是需要在5年以上的时间才会能够达到实质性的生产高峰期。当然,这其实是动态的,因为Gartner每年实际上都会根据市场情况更新曲线上的技术点。
技术成熟度曲线的新变化
智慧城市依赖很多新兴技术,这些技术是不断演进的、而且成熟度也是高度不一致。相比2021,2022年智慧城市与可持续发展技术成熟度曲线有几个比较显著的变化。
第一是政务云,去年政务云刚刚度过谷底期,今年实际上就已经到了真的是产生实质性规模化的高峰期起始阶段。另外一个变化,就是Gartner对于它进入“成熟”时间点的调整,在去年是“2-5年”,今年把它调整到了“<2年”。那么,也就是意味着:“政务云”这项应用/技术/市场会在未来两年之内真正形成规模化的部署,并给用户带来实质的收益。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呢?相斌斌解释说,关于政务云的政策密集出台对于整个市场形成了一种合力的促进作用。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都在积极推动政务云建设。另外,在疫情防控需求下,精细化管理是各个地方政府很重要的诉求,这也推动了政务上云。还有早期中大型城市在政务云的投资,目前开始向地级市县拓展,也在推高政务云市场。“基于政策层到应用场景的丰富层、再到需求的下沉,多方面的因素拉动使得我们看到在今年对于整个政务云变化进行的调整。”
第二是可持续发展。伴随着双碳政策目标的推出,绿色智慧城市成为潮流。今年的曲线还增加了碳排放、节能减排、新能源、清洁能源等内容。
相斌斌表示,“双碳”更关注的是碳排放、碳中和。为了满足“双碳”的目标,政府需要将目标进行拆解,通过什么样的手段、哪些部门、什么样的应用来实现,并且通过技术手段对完成情况和效果进行追踪,以支持及时的策略调整。
第三是跨行政职能的政府服务,在中国也就是“一网通办、跨省通办、一网通管”。数据共享与交换的推进让跨区域跨部门的协作成为现实。
此外,很多地方政府在关注“元宇宙”,元宇宙纳入到整个智慧城市建设中,将会提升市民与政府的交互体验,并推动城市服务平等性,并实现节能减排。“一项技术的发展永远是带来某些改进的同时又带来一些新的矛盾。”相斌斌说,“因为技术成熟度、终端的普及度、场景丰富度、甚至于体验上还不足以支撑全民共同拥抱这样的一个服务,所以我觉得对于智慧城市来说,元宇宙更是一个中长远的趋势。”
将智慧城市看成一个整体
智慧城市并不是新概念,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其不断完善。
相斌斌表示,当前智慧城市的建设更多是单点应用,如果从整体看,智慧城市建设应该包括城市运营、服务交互、可持续发展、数字化和创新层面。“在这几个方面,我们都有可提升的空间。”
未来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是“拉通”,包括组织、数据、空间(数字和物理空间、静态动态空间、线上线下多渠道的空间)、生态。“我们认为智慧城市远远不是政府一己之力能够去做的事情,真正要形成城市的智慧化一定是来自于智慧城市生态共同的努力。”相斌斌说,“未来智慧城市的发展模式一定是多种生态参与。”
在相斌斌看来,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政府应该从一个主导者转变成一个搭台的角色,政府搭台生态来唱戏。只有生态在智慧城市中能够获利,才能够调动生态的参与度。
支撑智慧城市的良性发展,必然会涉及到生态参与、以及政府数据和生态数据的交换。政府需要协同平台、企业之间的联动关系,这需要在标准化、隐私安全等方面做好数据开放工作。同时,政府需要聚焦公益性工作,而将具有经济效益的场景交由生态参与,形成多资金来源、多投入的业务模式。
具体到每一个城市,由于每个城市的人文、地方经济和所面临的挑战都是有差异的,所以在整个“智慧城市”的愿景和整个策略构建优先级KPI上都是不一样的,一定要个性化,不过大家可以从技术路线图、技术实施、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相互借鉴。
中国城市化“政府主导”的因素大于“市场演变”的因素,政策在城市规划中起到决定性作用。2021年开始,国家及地方“十四五”发展规划陆续出台,许多城市把建设智慧城市作为未来发展重点。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鲜明特点是执行力强和对新技术的拥抱,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新的需求和新的技术都会推高智慧城市建设市场。”相斌斌最后说。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临近年底,苹果公布了2024年App Store热门应用和游戏榜单,Temu再次成为美国下载量最多的免费应用。
云基础设施市场现在已经非常庞大,很难再有大的变化。但是,因为人们可以轻松地关闭服务器、存储和网络——就像开启它们那样,预测全球云基础设施开支可能非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