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OpenAI正式官宣发布了GPT-4,这将大模型之战再度推上一个新的高潮。
实际上,在上一波战斗中,ChatGPT已经陆续进入到了科技巨头的技术编队,甚至包括BAT在内的国内科技巨头,也开始尝试将ChatGPT与自身业务结合,寻求ChatGPT在应用侧的突破。
那么,在这次轰轰烈烈的技术颠覆战中,大厂在产业应用上都做了哪些探索呢?
阿里:AI如何赋能电商?
今年2月9日,有消息称,阿里巴巴达摩院正在研发类似ChatGPT的AI产品,目前已处于内测阶段。随后这一消息得到官方证实。据悉,阿里版ChatGPT是以2022年9月发布的“通义”大模型为基础进行的技术开发。
关于阿里ChatGPT的消息,官方消息仅此而已,再无更多。
不过,ChatGPT本质上是基于大模型训练形成的对话式AI,结合阿里自身业务和此前在AI领域的技术布局,我们不难看到,阿里很有可能在探索的几个应用方向。
首先是阿里核心业务电商中的搜索引擎。众所周知,淘宝中的搜索引擎加入了AI推荐机制,这种AI引擎会将你搜索过的同类产品经过筛选排序推荐给你,随着ChatGPT的研发和深入,将有可能以此提升搜索引擎的理解能力,通过更自然的对话模式、更精准地推送相关产品到你的App上。这也算是搜索引擎的一次调优和模式升级。
另一个较为明确的场景是AI客服,AI客服在各大电商平台、金融平台中应用已经颇为广泛,但人机交互体验并没有很好,也因此不少人还是习惯找人工客服进行沟通,从ChatGPT如今在交互过程中体现的自然度来看,可以对AI客服进行升级。
天猫精灵和AI虚拟主播是阿里此前力推的两类产品,前者主打个人智能助手,后又转向产业赋能,后者则是由于技术产出伸向直播带货场景的一个产品,不过二者均涉及到智能语音技术,现在大家普遍认为ChatGPT在智能语音技术上的创新模式会是ASR+LLM,这就会使得智能语音技术从根本上得到一次跨越式更新,改变生活服务类智能语音技术应用不够智能的问题。
不出意外的话,阿里版ChatGPT首先也会是先与这些场景结合,率先开展相关领域的业务升级和模式探索。
腾讯:AI优化广告投放
和至今仍没有太多消息流出的阿里不同,腾讯内部成立类ChatGPT项目的消息已经曝出,据36氪此前报道,腾讯内部已成立名为「混元助手(HunyuanAide)」项目组,由腾讯首席科学家张正友亲自挂帅。
混元助手发布之前,腾讯早在2022年就公布了混元AI大模型,这个基于腾讯太极机器学习平台的AI大模型彼时已经被应用于广告投放——通过混元AI大模型帮助广告系统理解广告内容,再以精排大模型提升广告和用户的匹配准确率。
腾讯混元AI大模型另一个应用领域是微信搜索——微信搜一搜,以及腾讯的现金牛——游戏领域。
“降本增效”是腾讯今年对内的一个重要政策,混元AI大模型在上述这些应用领域产生的效果都有可能在混元助手项目推进过程中得到再次优化和提升。
科大讯飞:医疗、教育两手抓
作为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独角兽企业,科大讯飞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一直较为高调,这次在ChatGPT上的部署也有不少已经对外公布。
科大讯飞副总裁、研究院执行院长刘聪在今年一篇公开分享中指出,ChatGPT的“智慧涌现”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能力:
海量高价值信息全量在线记忆、自然语言输入任意任务和多轮对话理解能力、复杂逻辑思维链推理能力、多角色多风格长文本生成能力、即时新知识学习应用与进化能力。
而科大讯飞则主要是针对长期关注的医疗、教育领域在进行部署,早在今年1月30日的科大讯飞投资者关系活动中,科大讯飞曾表示,ChatGPT应用在C端是有价值的,例如面向学生和老师的学习机,汽车,以及将来的家庭医疗设备。在对话系统提升中,相关预训练模型对教育C端和医疗C端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科大讯飞官方还指出,未来面向元宇宙和数字经济虚拟人的消费类产品中,科大讯飞已经推出了虚拟人交互平台。
小结
ChatGPT被誉为人工智能带来的一次价值跨越,国外微软、谷歌竞争激烈,国内各大科技巨头也纷纷立项、研发、抢占市场。
英伟达CEO黄仁勋此前在公开活动中甚至表示:“ChatGPT是人工智能领域的iPhone时刻。”
而就在前不久,百度高调官宣要做ChatGPT后,国内众多媒体纷纷宣布加入战队,成为百度文心一言的数据库和后花园,京东更是早早官宣了产业版ChatGPT ChatJD落地。
纵观这波自ChatGPT爆发,由引擎之战兴起的AI热,或将再度盘活整个科技产业,也为互联网再次进阶指明道路。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英特尔第三季度财报超华尔街预期,净收入达41亿美元。公司通过裁员等成本削减措施及软银、英伟达和美国政府的大额投资实现复苏。第三季度资产负债表增加200亿美元,营收增长至137亿美元。尽管财务表现强劲,但代工业务的未来发展策略仍不明朗,该业务一直表现不佳且面临政府投资条件限制。
美国认知科学研究院团队首次成功将进化策略扩展到数十亿参数的大语言模型微调,在多项测试中全面超越传统强化学习方法。该技术仅需20%的训练样本就能达到同等效果,且表现更稳定,为AI训练开辟了全新路径。
微软发布新版Copilot人工智能助手,支持最多32人同时参与聊天会话的Groups功能,并新增连接器可访问OneDrive、Outlook、Gmail等多项服务。助手记忆功能得到增强,可保存用户信息供未来使用。界面新增名为Mico的AI角色,并提供"真实对话"模式生成更机智回应。医疗研究功能也得到改进,可基于哈佛健康等可靠来源提供答案。同时推出内置于Edge浏览器的Copilot Actions功能,可自动执行退订邮件、预订餐厅等任务。
纽约大学等机构联合开发的ThermalGen系统能够将普通彩色照片智能转换为对应的热成像图片,解决了热成像数据稀缺昂贵的难题。该系统采用创新的流匹配生成模型和风格解耦机制,能适应从卫星到地面的多种拍摄场景,在各类测试中表现优异。研究团队还贡献了三个大规模新数据集,并计划开源全部技术资源,为搜救、建筑检测、自动驾驶等领域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