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进程正在加速,而数字人才是关键驱动力。数字人才是指拥有信息通信技术专业技能的人才,以及与信息通信技术专业技能互补协同的跨界人才。
但是数字人才成本高、缺乏培育在职人才的必要内部技能和专业知识等挑战让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之旅举步维艰。
人瑞人才CEO张建国
人瑞人才CEO张建国告诉记者,数字化转型是企业进入新赛道的门槛,而中国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问题是组织、人才转型滞后,数字人才的短缺或者说数字人才供需的不匹配让企业无法适应快速的变化。
为了解决人才问题,企业需要在人力资源策略上进行变革,包括如何构建数字化时代的人才生态链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瑞人才联合德勤中国发布《产业数字人才研究与发展报告(2023)》,该报告在国内首次对包括互联网、智能制造、智能汽车、人工智能、金融等11个重点产业的数字人才发展作出全面梳理与分析,并创新推出“井”型数字人才能力结构模型等数字人才发展解决方案。
德勤中国合伙人陈岚
德勤中国合伙人陈岚表示,人瑞人才依托完备的人才生态链模式,为众多企业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具有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而德勤拥有行业洞察和数据分析的方法论,双方希望给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各方能够提供一个手册式的参考资料。
数字化时代的人才需求
以前企业在用人方面,希望招了以后马上可以用。但是现在企业招人用人上面有了明显的改变,这表现为对人才进行分类,另外就是对于核心人才、高级人才必须得通过市场方式进一步猎取。而对于数量比较大的普通型人才,完全招有经验的人比较困难,素质比较好的、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人才需要到企业里面再进行相应的培训和训练。
如今,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蓬勃发展,它们对于人才、企业人力资源服务各方面要求有所不同。
人瑞人才研究院院长曾子豪
人瑞人才研究院院长曾子豪表示,数字产业化更多是对于技术应用类以及快速技术变革方面的人才,它的需求是比较集中,比较旺盛;产业数字化更多是传统行业应用数字技术推动变革,所以它对于人员复合型能力要求更高,既懂数字话技术,又有行业经验。
因此,《报告》是基于产业数字化及数字化产业,对数字金融、智能制造、智能汽车、互联网、芯片、生物医药、游戏、人工智能、元宇宙、物联网、新零售等行业的数字化人才进行专门研究,从行业数字化以及行业数字化解决的问题出发,提出组织与人才管理是解决行业问题的首要前提,从人才结构,紧缺人才的供需状况,人才培养策略等角度进一步进行相关的阐述。
张建国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带来的人才紧缺不是短期内能解决的,有可能会持续三年五年甚至于更长的时间状态,所以解决数字人才紧缺的问题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陈岚补充说,经济复苏背景下,企业更关注人才的性价比,更加实事求是。企业也会非常明确,精简原先的岗位需求,根据业务优先级进行排序,更加聚焦对于核心业务产生驱动作用的数字人才。
《报告》估算当前数字化综合人才总体缺口约在2500万至3000万左右,且缺口仍在持续放大。在此背景下,如何精准匹配和吸引数字人才、加速数字人才的供给与培养是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的重大挑战,也是值得企业探讨的关键问题。
解决数字人才短缺的创新实践
数字化产业是由虚向实转变,产业数字化方向更多企业是由实向虚方向进行转变,这两个方向是不一样的,可以说共同之处对于人才要求更加综合型。
陈岚表示,数字化人才分为数字化领军人才、数字化管理人才、数字化应用人才、专业人才、技术人才,它们需要的技能不一样,各自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对于劳动力本身来说,他们要了解到底市场需求什么,我才能从各个方面提高自己,帮助自己掌握数字化技能,这也是我们推出报告的初衷。”
《报告》创新提出数字化时代企业构建“井”型人才的理念,强调选才“精准”的第一步先从人才与企业对自身需求和实际情况的“科学、客观”认知开始,建立在合理预期的基础上实现“双向精准匹配”的人才选拔。
要从根本上解决数字人才紧缺问题,必须要从人才培养入手。《报告》创新提出打造“数字人才实训基地”的人才精准、批量、快速培育模式。
张建国表示,企业在制定人才政策的时候一定要注重人才生态链建设,要跳出企业里面去看人的问题,更加开放地思考这个问题。“不求人才为我所有,但求人才为我所用。如何快速组建人才,快速完成项目,灵活管理团队,这是人才管理非常重要的特征。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提升团队的活力,降低运营的成本。”
《报告》将人才生态供应链总结为“一核四环六角色”,即以人才实训基地为核心,围绕选、育、用、留四闭环人力资源环节,由院校、企业、人力资源技能培训机构、社会资源、人才、政府六个关键角色,实现人才供应的精准化、生态化。
除了供给侧的创新举措,《报告》预计未来的组织形态、用工模式、用工理念将会发生根本性的巨大变化——依赖于社会化共享用工大平台的建立,真正意义的多元用工将普遍化。“未来人不是跟着平台走,而是跟着技能走。”陈岚说。
在新时代,人瑞人才积极进行转型,专注于数字化人才、招聘、人才服务外包以及人才生产。这些举措包括前面提到的建立实训基地,产教结合打通人才生态链;建立社会化用工大平台,创造一个共享用工的模式,从而为数字人才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软推出 Copilot+ PC 标准,要求配备高性能 NPU,引发 AI PC 市场格局变化。英伟达虽在数据中心 AI 领域占主导,但在 PC 端面临挑战。文章分析了英伟达的 AI PC 策略、NPU 与 GPU 的竞争关系,以及未来 GPU 可能在 Copilot+ 功能中发挥作用的前景。
专家预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2025 年可能成为 AI 泡沫破裂的关键一年。尽管 AI 仍有望在多模态模型和自动机器学习等领域取得突破,但技术瓶颈、投资回报率下降、监管趋严以及环境和伦理问题等因素可能导致 AI 热潮降温。未来 AI 发展将更注重平衡和可持续性。
Google 推出名为 Titans 的新型 AI 架构,是 Transformer 的直接进化版。Titans 引入了神经长期记忆、短期记忆和基于惊喜的学习系统,使 AI 更接近人类思维方式。这一突破性技术有望彻底改变 AI 范式,推动机器智能向人类认知迈进一大步。
主动型 AI 是人工智能的下一次进化,它不仅能生成内容,还能自主决策和追求目标。这种 AI 可以设定自己的目标,制定策略并根据情况调整方法,实现真正的自主性。它将彻底改变机器与世界的互动方式,为人机协作开启新的可能性,但也带来了透明度和伦理等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