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今年4月,中国5G基站建设数量为264万个;
截止今年5月,中国5G基站建设数量为273.3万个;
如今,中国5G基站建设数量再次增长到了284.4万个。
这是华为无线网络产品线总裁曹明观察到的中国5G基站建设速度,这也成为中国5G技术发展速度的真实写照。
除了5G网络部署速度快,在2023 MWC上海期间,由IMT-2020(5G)推进组、5G应用产业方阵主办的5G发展创新论坛上,曹明还指出,中国5G技术还具备终端普及快,用户规模发展快的特点。
回顾中国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史,用户规模发展到10亿,3G用了8年,4G用了5年,而5G仅仅用了3年。
“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如今已是5G牌照正式下发的第四年,5G技术究竟为社会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曹明在《拥抱5G发展新机遇,激发5.5G跃升新动能》的主题演讲中指出,5G网络不仅推动了视频产业的发展,让中国视频产业在五年间从7200亿的产值增长到了3万亿,还为千行百业带来了新的生产流程、新的物流模式、新的工作模式。
不过,如果以“十年一代无线技术”的发展规律来看,6G技术最早也要到2030年才能真正到来,在这之前,5G技术应该如何演进呢?
华为给出的答案是相较于原有5G技术拥有十倍网络增强能力的5.5G——将5G网络能力从下行千兆、上行百兆、百亿连接,扩展到下行万兆、上行千兆、千亿连线。
对于5.5G带来的体验升级,曹明从联人、联物、联车、联行业、联家庭、通感“五联一感”几个方面的能力升级进行了解释:
联人。移动通信网络最先连接的是人,5G时代,移动通信网络为人类带来的体验已经从过去语音短消息为主要媒介过渡到了如今的视频媒介。如今裸眼3D、XR、云手机将进一步助推人类走向全新的沉浸交互体验。
联物。在千亿物联网规模时代,RedCap产业成熟规模商用,Passive-IoT产业链加速发展,而RedCap、Passive-IoT接下来将成为物联网发展的关键。
联车。5G技术已经让智慧交通系统在北京、上海、天津、郑州多地落地,5.5G技术将进一步推动智慧交通规模化应用,甚至通过5.5G网络有可能在未来取代专用雷达,构建新型城市智慧交通系统。
联行业。5.5G网络将进一步支撑千行百业实现真正的数字化转型,走向核心制造环境、核心生产环境。
联家。未来视频产业将会从2D转向3D,从单向内容走向交互式内容,从置身事外走向沉浸式体验,5.5G将助推家庭大屏体验进一步升级。
通感。5.5G也将推动通信技术与感知技术融合,推动未来低空经济的空间感知能力。
为了推进5.5G技术加速发展,在本次论坛上,IMT-2020(5G)推进组也与通信产业链伙伴共同发布了“共创共享,共筑5G生态繁荣”倡议,以期共同推进亚太5G发展创新,加速5G-A迈向商用。
IMT-2020(5G)推进组组长、中国信通院副院长王志勤在论坛上也就推动5G应用规模化发展提出,应适度超前部署,夯实基础设施底座;分业分类施策,加快应用规模扩散;建强产业体系,推动生态融通创新;增强主体能力,畅通生态融通渠道。
过去四年里,中国5G技术发展引领全球,也为千行百业带来了改变,在接下来的5.5G时代,5.5G技术将进一步助推中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Dfinity基金会发布Caffeine AI平台,通过自然语言提示创建功能完整的应用程序,旨在将全球开发者数量从5000万扩展到50亿。该平台基于区块链技术,用户可通过对话方式快速构建应用,包括博客和电商网站等。与Anthropic合作提供后端支持,挑战传统应用商店模式。
微软研究院推出SambaY架构,通过创新的门控记忆单元实现AI推理速度10倍提升。该技术采用解码器-混合-解码器设计,在数学推理等复杂任务上表现卓越,为高效AI推理开辟新方向,有望推动AI在教育、科研、医疗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社交媒体巨头Meta开发了一个AI模型来创造新型混凝土配方,并将其中一种应用于新数据中心的地面浇筑。该模型采用贝叶斯优化技术预测不同混凝土配比的抗压强度曲线,显著加速了传统需要数天或数周的测试过程。Meta与建筑公司Amrize和伊利诺伊大学合作,在明尼苏达州罗斯蒙特数据中心使用了这种新型低碳混凝土。该设施初期功率为10兆瓦,未来将扩展至75兆瓦。
瑞士EPFL研究团队开发的PERK方法通过参数高效的测试时学习技术,让AI能够像人类一样将长文档信息编码到专门的记忆模块中,显著提升了长上下文推理能力。该方法在多项测试中表现卓越,不仅能处理比训练时长32倍的文档,还解决了传统AI的位置偏见问题,为处理复杂长文档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