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十年间,中国制造业的高速发展令举世瞩目——早在1990年,中国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不到3%;得益于中国颇为廉价的劳动力及被低估的人民币价值,全球生产制造商大量涌入,刺激国内制造业快速增长;2010年,我国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到19.8%,跃居世界第一,随后不断跃上新台阶,至2018年更是超过30%,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
近年来,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房地产成本的增加和人民币汇率的上升,以及来自越南、德国和美国等国家的竞争压力,国内制造业的发展势头日渐放缓。那么,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形势如何?又将如何在逆势中获得增长?
日新月异的消费者市场
中国制造业在过去的十年间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国内的消费者早已习惯了电子商务所带来便捷的生活方式,此外,他们还乐于通过各种数字化的途径以获取免费的内容。可以说,“便宜”二字已不足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数字化的购物体验不断提高他们的期望值。简而言之,消费者的期望是“少花钱多办事”,既要讲究精致,又要保证品质,特别是在一般消费品市场,这显得尤为重要。
对中国的制造商而言,获得利润固然重要,但同时需要数字化转型改变企业价值链,推动企业的长足发展。这意味着他们必须在生产流程和管理系统上不断创新,保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
目前,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数字化转型对提高制造业竞争力且保持世界领先地位的重要性。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强化工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此前,政府于2015年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指出要以推进智能制造为制造业发展主攻方向,构建以智能制造为重点的新型制造体系;于2017年发布的《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旨在打造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促使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走在国际前列。由此可见,政府对于发展智能制造产业的政策制度正逐步完善,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中国政府对物联网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尤其在制造业的生产力、生产效率和成本效益等方面。与此同时,国内制造商亦积极寻求相适应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应用移动服务、机器人、3D打印、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数字技术,以期将自己打造成为所在领域的技术创新领导者,为市场生产出利润更高、更为精细的产品。
物联网赋能传统制造商
众所周知,基于物联网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制造商可以有效地收集生产线上的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和预测,从而有效地帮助企业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此外,物联网技术还允许制造商跟踪能耗,让能耗最大的资产在非高峰时段运行,从而降低能源成本,再次提高盈利能力。
与物联网相关的统计数据令人瞩目。采用了物联网的制造商,工厂节能可达到10%-20%,劳动效率可提高10%-25%。未来十年,通过节约能耗和降低成本,可以创造高达4万亿美元的价值。普华永道预计,2016年至2020年,中国制造商将在物联网技术上投资1280亿美元,以持续提升企业竞争力并保持“世界工厂”的地位【[1]】。
数字化转型的实践
如今,中国已深入贯彻“智能制造”实践工作。例如,借用物联网的解决方案,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华为正利用数字化改善其生产线,基于此,华为计划通过数字化技术将制造过程的所有设备连接,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减少污染排放。这些创新实践预计将帮助华为每年节省多达5亿美元的生产运营成本。
不难看出,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保持创新、改善和提高服务水平,并走在全球制造业前沿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寻找到适合的合作伙伴,定将事半功倍,前路光明无限。
文章作者:张宇锋
Orange Business Services中国区总经理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深度思维团队开发出名为MolGen的AI系统,能够像经验丰富的化学家一样自主设计全新药物分子。该系统通过学习1000万种化合物数据,在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药物设计中表现出色,实际合成测试成功率达90%,远超传统方法。这项技术有望将药物研发周期从10-15年缩短至5-8年,成本降低一半,为患者更快获得新药治疗带来希望。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哈佛医学院和微软公司合作开发了一个能够"听声识病"的AI系统,仅通过分析语音就能预测健康状况,准确率高达92%。该系统基于深度学习技术,能够捕捉声音中与疾病相关的微妙变化,并具备跨语言诊断能力。研究团队已开发出智能手机应用原型,用户只需完成简单语音任务即可获得健康评估,为个性化健康管理开辟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