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疫情对各个行业带来了很大影响,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数字技术的重要性。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恢复,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也逐渐重新进入正轨。
面对疫情冲击,金融业数字化转型面临哪些挑战?目前金融业需要优先考虑哪些业务的数字化进程?超融合架构对于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有哪些优势?近日,围绕上述问题,中国银行业协会系统服务部主任赵成刚,浪潮高级技术总监郭洪昌,以及Nutanix中国区首席金融行业架构师李少华分享了各自的观点。
后疫情时代,金融业机遇和挑战并存
分析机构的研究显示,疫情爆发以来,在行业属性和主营业务一致的情况下,信息系统覆盖面广、自动化程度高以及数字化转型成熟度高的企业受到的影响小。金融行业正是其中之一,因为其信息化部署成熟和数字化程度高等,金融行业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当然我们也看到此次疫情再次让数字化优先战略成为金融业的重要选择。
实际上,随着新消费、线上购物、中小微企业发展,对于金融服务来讲快速响应能力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竞争优势,这就需要背后的IT系统具备足够的弹性和灵活性。
“金融服务要求业务不可中断,需要具有快速响应能力,这与IT架构具有高稳定性、高可靠性的需求有不小的冲突。” 中国银行业协会系统服务部主任赵成刚认为,目前金融业业务需求和IT技术需求的矛盾也是加速金融业数字化转型进程的动力。
同时,信息安全对金融机构也至关重要,因此业务连续性也是金融业数据中心现代化改造的核心要求之一——在任何人为或自然因素造成的停机和紧急情况下,都需要保持业务运行的稳定和连续。
创新技术助力金融业数字化转型
面对金融行业的转型和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将技术创新融入到企业数字化进程成为金融业重要选择,这就需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运营管理提供高效支撑,同时有效提升业务的规范性和管理能力。
在新技术选型方面,金融业针对目前业务需求可以采用一些能够提升数据采集、存储、计算等能力的技术,包括超融合技术、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
“随着银行和外部经济金融生态的融合,当涉及到数据时,银行基于算力的需求或者金融服务能力范围越来越大的时候,它对这些数据采集、存储、运算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包括智能金融、区块链技术等,都对算力的要求非常高。” 赵成刚说。
浪潮高级技术总监郭洪昌表示,根据浪潮和金融行业的用户沟通交流发现,金融行业很多业务场景正在从线下加速向线上转移。同时,包括无人柜台机、无人POS机的使用,越来越多的客户对于如何利用新技术来提高IT系统以支撑新的业务感兴趣,并积极着手实践,很多客户开始对基础设施架构进行升级和云化,来完善其IT架构,来确保自身的竞争力。
总的来说,金融行业对于IT基础设施的需求是既要成熟稳定,又要与国家的信息安全要求相适应,并且能够不断融合新的创新技术。
超融合技术广泛应用于金融业
随着线上业务的发展,目前很多银行的IT基础架构并不能很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特别是有些传统IT架构的扩容升级不仅让IT运营成本不断攀升,其运维成本、操作环境等都成为阻碍了金融业的业务稳定发展的因素。
而超融合技术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客户认可,Nutanix超融合基础架构以及其企业云解决方案就是以创新性和简洁易用被客户熟知,自从其开创超融合基础架构市场以来,就一直被行业权威分析机构Gartner评为超融合基础架构领域的领导者。
“超融合技术解决了很多传统IT无法逾越的技术鸿沟,浪潮基于对超融合技术架构的理解推出了丰富易用的融合IT基础设施,比如和Nutanix一起打造inMerge一体机就为金融行业客户提供了简单易用超融合的IT基础设施,正助力众多金融客户实现平滑的数字化转型。”郭洪昌分享了自己对于超融合技术的理解。
Nutanix中国区首席金融行业架构师李少华认为,金融行业是加速面向全球化的一个行业,各个银行都在寻求稳定可靠、弹性自愈、高度敏捷的数字基础架构来构建数据中心以及私有云。超融合架构是能够提供了真正的敏捷性,可以像公共云提供商一样提供数据库服务。
李少华举例说,某欧洲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两年前决定将Nutanix用于其战略数据中心平台,以处理所有新的和现有的工作负载和应用程序。“这家全球2000强公司是我们的客户,我们的数字HCI基础为他们提供了真正的敏捷性。因此,在疫情到来之际,他们能够迅速对系统进行扩容,以支持其大约7000名员工在家工作,甚至可以像公共云提供商一样提供数据库服务。”
基于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们看到,包括超融合技术已经在金融行业有了丰富的应用,同时超融合技术实际上也是多种技术的集成和组合,其简单部署和易于管理对于金融行业来讲,能够从成本、运维、创新等方面更好的助力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施耐德电气以“新质服务+产业向‘新’行”为主题,第六次参会,展示全新升级的“新质服务体系”,围绕创新驱动、生态协同和行业赋能三大核心领域,以全新升级的“新质服务体系”,助力中国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上海AI实验室推出Dispider系统,首次实现AI视频"边看边聊"能力。通过创新的三分式架构设计,将感知、决策、反应功能独立分离,让AI能像人类一样在观看视频过程中进行实时交流,在StreamingBench测试中显著超越现有系统,为教育、娱乐、医疗、安防等领域的视频AI应用开启新可能。
甲骨文正在成为大规模基础设施供应商的可靠选择。该公司通过AI技术推动应用开发,构建GenAI模型并将智能代理集成到应用套件中。CEO萨弗拉·卡茨透露,公司剩余履约义务达4553亿美元,同比增长4.6倍,并预测OCI收入将从2026财年的180亿美元增长至2030财年的1440亿美元。甲骨文正积极布局AI推理市场,凭借其作为全球最大企业私有数据托管方的优势地位,有望在云计算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Atla公司发布Selene Mini,这是一个仅有80亿参数的AI评估模型,却在11个基准测试中全面超越GPT-4o-mini。通过精心的数据筛选和创新训练策略,该模型不仅能准确评判文本质量,还能在医疗、金融等专业领域表现出色。研究团队将模型完全开源,为AI评估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