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研究院主办,中科曙光与英特尔联合承办,沈阳新松机器人、天津大学、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及微展世共同协办,主题为“智造助力·高质量发展”的首届信息产业先进制造高峰论坛成功在线召开。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中国电子信息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中科曙光高级副总裁任京暘、中科曙光副总裁兼智能制造总工程师张迎华、沈阳新松机器人总裁曲道奎和利时集团技术总监朱毅明等行业“大咖”,就智能制造发展趋势与机遇、一流智能工厂或绿色工厂如何带动信息产业发展等话题展开深入剖析与研讨。
“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已经在全面展开,智能+时代正在到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在主题演讲时表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新互联网技术、新信息通信技术等飞速发展,其与应用领域新专业技术的融合正引发人类社会、国民经济、国计民生等各个领域新模式、新手段和新业态的重大变革。
图示: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发表主题演讲
大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是国家战略需求。中国电子信息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表示,电子信息产业是先进制造业的前沿阵地,肩负着产业引领与智能融合的双重使命。在清楚认识到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差距的前提下,业界须共同努力、携手并进。
图示:中国电子信息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致辞
会上,在参会领导和嘉宾的见证下,智能制造协同创新实验室正式揭牌成立,该实验室将聚焦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由多方一同研究推进,开展协同创新,引进技术成果,孵化解决方案及高端设备。
图示:智能制造协同创新实验室揭牌成立
目前,国内正处于疫情防控常态化和中国制造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先进制造业已然成为推进工业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提高社会生产效率的主攻方向。特别是以“信息技术加速创新”、“技术渗透融合”为突出特点的新一代产业变革,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制造业。
“计算已经成为现代科技创新的DNA,在工业4.0定制化时代,先进计算力就是生产力。”中科曙光高级副总裁任京暘提出,先进计算与智能制造,融合发展成为必然。目前,曙光智能工厂大量使用先进计算技术,来支持曙光先进计算设备的定制化创新与生产。
图示:中科曙光高级副总裁任京暘发表主题演讲
中科曙光副总裁兼智能制造总工程师张迎华进一步介绍,秉承“智能绿色,精益融合”的理念,曙光智能制造围绕核心智能装备、智慧仓储物流、数字孪生模型、信息互联互通、工业大数据平台等核心要素,构建了完备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目前,曙光高端整机智能制造工厂已在福建、江苏、四川、天津等多地实现了部署,为区域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转型发展添砖加瓦,助力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
图示:中科曙光副总裁兼智能制造总工程师张迎华介绍曙光智能工厂
此外,沈阳新松机器人总裁曲道奎表示“没有机器人几乎无法构建一个新的智能制造系统。”其正与曙光公司合作,致力于以先进计算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智能制造,共同为信息产业提供智能制造的整体系统解决方案,促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图示:沈阳新松机器人总裁曲道奎发表主题演讲
作为先进制造业界的重点活动,此次高峰论坛是探索智能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尝试,立足国际视野,通过聚焦智能制造发展的新技术、新理念、新趋势,深入探讨传统制造业智能化升级之道,进而高效赋能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以色列量子初创公司Qedma完成2600万美元A轮融资,IBM参与投资。该公司专注于量子纠错软件开发,其核心产品QESEM可分析噪声模式并抑制错误,使量子电路在现有硬件上的准确运行规模扩大1000倍。IBM等硬件制造商通过与Qedma等软件公司合作,为银行量化分析师和化学家等终端用户提供更易用的量子计算解决方案。
大连理工大学和浙江大学研究团队提出MoR(Mixture of Reasoning)方法,通过将多种推理策略嵌入AI模型参数中,让AI能自主选择最适合的思考方式,无需人工设计专门提示词。该方法包含思维生成和数据集构建两阶段,实验显示MoR150模型性能显著提升,比基线模型提高2.2%-13.5%,为AI推理能力发展开辟新路径。
印尼科技巨头GoTo正在实施"务实且问题驱动"的AI战略,基于其完成的"最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云迁移之一"。该公司在九个月内将一半基础设施迁移至阿里云,涉及数万PB数据和9000项服务,实现零停机时间。目前GoTo使用阿里云MaxCompute大数据平台和PolarDB数据库,为其交通、电商和金融服务提供支持,并开发了自有大语言模型Sahabat AI。
剑桥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FreNBRDF技术,通过引入频率修正机制显著提升了计算机材质建模的精度。该技术采用球面谐波分析提取材质频率信息,结合自动编码器架构实现高质量材质重建与编辑。实验表明,FreNBRDF在多项指标上超越现有方法,特别在频率一致性方面改善近30倍,为游戏开发、影视制作、电商预览等领域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