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体验周2020火热进行,上海城市峰会压轴举办
2010年上海率先在全国开启智慧城市建设的探索,作为智慧城市的先行者,上海近十年在经济、社会、民生、文化等多个方面建设成果显著。在近日举行的全球智慧城市大会2020上,上海从全球48个国家和地区的350座申报城市中脱颖而出,荣获“世界智慧城市大奖”,这是中国城市首次荣膺该奖项。能得到来自全球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可,华为等作为上海智慧城市建设重要支持单位共同领奖。
治理数字化,上海十年智慧城市建设成效明显
据《2020上海市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显示,2020年上海市智慧城市发展水平指数为109.77,较去年提高3.91,七年以来保持持续增长。综合来看,上海的浦东新区、徐汇区、黄浦区依次为2020上海智慧城市发展水平指数的前三名。
与此同时,报告显示现阶段上海智慧城市建设成效显著,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全面提速;智慧应用智能化、互联度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更加普惠、便捷、智能;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持续深化,办事更加快捷方便;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加快推进,城市治理更加精细化;数字经济活力迸发,产业高质量发展;智慧城市发展环境保障持续优化。
截至目前,上海数字经济活力已经逐步被激活,新生代互联网经济蓬勃兴起,工业互联网加速赋能,一些新模式新业态已经在上海这片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与此同时,数字基础设施也在持续完善,当下率先建成了“双千兆宽带”的第一城,实现5G城市全覆盖。
据了解,上海在政府与公共事业、金融、制造、运营商、互联网、交通、能源等领域与华为展开深入合作,通过科技创新助力产业和行业升级,其中:在制造业,达索基于华为云、AI,5G技术,打造智能化作业平台,赋能中国制造突破传统瓶颈;在物流业,德邦携手华为云,通过OCR技术,实现一秒识图高速取件;在医疗业,新华医院基于华为云,提高罕见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水平,构建了个性化诊疗的精准医疗服务;在政务转型升级领域,华为助力上海一网通办完成“高效办成一件事”,在城市精细化管理方面,助力浦东新区大数据中心制定全国首个政务区块链地方标准;黄浦区打造智慧黄浦综合运营指挥平台;徐汇区构建一网统管12345热线智能感知系统,这些都切实提升了城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和现代化水平。可以说,科技赋能下的上海,其智慧城市的优势特征显著。
加快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打造全球数字城市
上海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已处于领先地位,未来的发展需要更高维的发展能级,更务实的发展要素:以人为本,提升城市智慧化建设能级,提升人民生活新体验,促进企业新发展,实现政府新治理;以产为基,加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型战略产业快速发展,需要政府、行业、伙伴协同,加速“产业+科创”的融合,为未来城市更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11月25日,上海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举行,全会指出,要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城市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全新课题,上海应该如何发力?
借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十周年及荣获大奖之际,也是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这是上海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以“数字化转型下的智慧城市”为主题的2020上海智慧城市体验周活动于12月8日正式开幕,其中即将于12月15日举行的“智慧上海·进而有为”华为上海城市峰会2020将作为大会重磅环节压轴举办。峰会以集聚能力、聚合生态,立足浦东服务于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为目的,邀请城市与产业建设者及管理者、行业领袖、学术泰斗、高校及科研院所、上下游生态伙伴等,共同分享智慧城市建设成果和最新理念,共同探讨智慧金融、智能制造等传统支柱行业如何智能化升级,人工智能等新型战略产业如何赋能千行百业高质量发展,未来如何助力上海迈向卓越的全球智慧城市。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卢森堡大学研究团队开发的RLDP框架首次将强化学习应用于差分隐私优化,创造性地解决了AI训练中隐私保护与模型效果的矛盾。该方法如同智能教练,能动态调整隐私保护策略,在四种语言模型上实现平均5.6%的性能提升和71%的训练时间缩短,同时增强了抗隐私攻击能力,为敏感数据的AI应用开辟了新路径。
这项由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完成的研究,首次从数据压缩理论角度揭示了大型语言模型存在"弹性"现象——即使经过精心安全对齐,模型仍倾向于保持预训练时的行为分布。
腾讯混元团队联合北京大学提出MixGRPO技术,通过混合ODE-SDE采样策略和滑动窗口机制,将AI图像生成训练效率提升50%-71%,同时在多项人类偏好评估指标上超越现有方法。该技术采用"从难到易"的渐进优化策略,专注于图像生成早期阶段的重点优化,并引入高阶求解器进一步加速训练过程,为AI图像生成的产业化应用提供了更高效可行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