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AI巨头亚马逊公布了扫描手掌特征(包括掌纹和静脉)来识别用户身份的最新专利申请,这一动向引发了全球科技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人脸识别大行其道的中国,亚马逊将其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改弦易辙到“手”上,使国内AI业界人士对全球身份认证的发展趋势有了更多思考。
研究显示,亚洲人、黑人和印第安人等有色人种被误认的概率比白人高出 10-100倍,黑人的人脸识别错误率更达到了21%-35%;另外,在个人信息隐私保护方面,换脸APP“ZAO”等多个事件也引发了广泛担忧。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表示:人脸是非常敏感的个人信息,一旦泄露会带来非常大的影响,一些隔空盗刷的问题其实就是在支付的场景中没有表达出个人的主观支付的意愿。
业界人士认为,亚马逊的刷手不刷脸看似是“反趋势”,实际是为了规避人脸识别错误率高、识别范围有限的技术瓶颈,以及隐私相关的法律风险。
指纹、掌纹、静脉等生物特征都是人类独一无二的身份证明,这类“强身份认证”的新型ID技术势必将逐渐取代各类刷卡、刷证:我就在这里,何需一张卡片来证明我呢?
在中国,一家AI新秀——墨奇科技,很早就看到了这一未来方向。
当亚马逊的“刷手”技术还在超市里测试时,我国新一代“指纹-身份识别AI系统”已经在2019年实现了大规模的落地应用。墨奇科技凭借自主研发的海量高速高精度图像搜索技术,经与公安机关合作,应用于指纹图像的身份识别,使我国率先成为能够在20亿指纹数量级上达到秒级、高精度、全自动化比对的国家。
基于AI算法上的创新突破,墨奇身份认证平台能够支持全国指纹库扩展到百亿级别,这一技术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而言意义重大,在全球身份认证AI领域达到了领先水平。
指纹是一项古老、权威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构建国家安全最具法律效力的身份识别手段之一,被称为“证据之王”;与此同时,指纹本身具有天然的隐私保护能力,再通过独特的加密技术,能够保障其信息安全、无泄露。
中国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应用俨然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新一代“指纹-身份识别AI系统”与其它识别方式通过交叉验证,实现“多模态”发展,在全国范围内、跨行业地为政府、企业和亿万百姓提供安全便利的身份认证服务,同时维护诚信、保护隐私,构建真正的“智慧中国”。
由此来看,在虚拟与现实叠加的智能时代,中国很有可能会最先实现无卡社会!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亚马逊在生成式AI爆发初期便敏锐意识到了人工智能培训的重要性,2023年宣布启动“AI就绪(AI Ready)”计划,通过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架构,不仅着眼解决当下企业AI应用的人才缺口,更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构建了AI人才储备体系。
Nvidia 最新更新的 G-Assist AI 助手不仅优化游戏及系统设置,还新增插件扩展功能,可实现音乐播放、直播查询、股票与天气信息获取,同时支持开发者定制插件。
这次更新为Microsoft 365 Copilot加入了AI搜索、推理机器人、Agent Store、新的图像生成及文件管理功能,全方位提升企业办公体验。
Airflow 3.0 全新架构支持跨云环境、多语言编程及事件驱动调度,实现实时数据处理与复合 AI 流程,助力企业关键数据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