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宁夏,很多人可能会立马想起一句耳熟能详的歌谣:“宁夏川,两头尖,东靠黄河,西靠贺兰山,金川银川米粮川。”数字时代,这首民谣或也可改编:“宁夏川,两头尖,一头联着物理世界;一头联着数字世界。金山、银山、鲲鹏飞入宁夏川。”
天下黄河富宁夏,在数字世界中也是如此。银川是最早践行智慧城市的西部城市之一,随着2014年银川市民大厅投入运行,银川逐步实现“一网通办”、“一码通办”、“一证通办”和“全城通办”,加快打造掌上办事之城。至今还封存在市民大厅的69枚公章,见证了其智慧政务变革的决心。中卫也不只有旅游胜地沙坡头,其可称为中国较早的“算力城市”。2014年,西部云基地数据中心开始建设,国内外诸多科技企业云集于此。这也将带动宁夏相关产业产值逾千亿元。
计算力就是生产力,算力多样性是新一轮科技变革的历史机遇。多样性的计算力将更灵动地推动数字产业化,更顺畅地推动产业数字化。
鲲鹏正是多样性算力的代表,为澎湃增长的数据量和多样性的数量类型而生的鲲鹏计算,是我国信息技术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一项突破性成果,是面向未来计算产业的布局重点。数据显示,未来三年,中国计算产业容量或将超过1.1万亿元,这也为鲲鹏产业爆发式增长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其中包括:服务器、存储、操作系统、中间件、虚拟化、数据库、云服务、行业应用,以及咨询管理服务等。
宁夏的“三大战略”正是以此为背景,鲲鹏产业将成为宁夏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
宁夏是内陆开放型经济的代表,中国内陆地区第一个对外开放试验区,全国首个以整省域为单位的试验区,也将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战略高地,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交流的“桥头堡”。宁夏互联网数字经济从2019年到2020年正式起步,从无到有、从起步到扩展,已经成为宁夏成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2019年,宁夏更明确提出“三大战略”:创新驱动、脱贫富民、生态立区。自治区将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73项,新建自治区创新平台25个,培育创新企业1000多家,以沿黄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为载体,与东部科技强省开展“科技支宁”合作,对接合作项目300多个,引进创新平台19个、创新团队26个,转化科技成果100多项。在今年自治区召开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第一次推进会上,政府对全区重点产业发展进行部署,把九大产业发展定位为宁夏未来经济发展重要引擎,将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发展之重。
在新一轮信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风口,宁夏加快了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将全区33个工业园区整合优化为22个,推进煤化工、冶金、特色农业等,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大力推进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制造,以及全域旅游等新兴产业的提速发展。此外,宁夏也将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好生态立区攻坚战。围绕富民工程,打赢民生发展攻坚战。
由此可见,宁夏正在打出科技牌、走创新路,希望在数字世界中弯道超车。
以鲲鹏为算力底座,可以更好地助力产业升级、发展数字经济。可以在金融行业,鲲鹏已经深入经营分析、互联网金融、金融核心、渠道交易类等诸多业务场景;在智慧政务领域,鲲鹏已经在支撑一窗通办、城市IOC、市民热线、财政管理平台等诸多应用;在交通行业,鲲鹏已经服务于轨道交通票务系统、高速公路视频云平台;在电力行业,鲲鹏可帮助变电站实现一键巡视,巡检效率提升5倍以上;在电信行业,鲲鹏已在运营商客户关系管理、计费、大数据等核心业务场景规模应用。
在鲲鹏算力的支撑和鲲鹏产业生态的加持之下,各行各业正逐步实现数字化转型。
12月16日,宁夏鲲鹏产业峰会即将在中卫举行,鲲鹏入宁,将助力宁夏的鲲鹏生态打造技术合作平台、测试认证平台、创新孵化平台、成果展示平台,以及人才培养平台,以数字产业化推动产业数字化,与甘肃共同推动政企数字化转型及数字经济建设。未来,生态合作伙伴也可在平台上进行硬件适配,并获得资源与技术支撑;通过适配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还可获得鲲鹏认证证书。用户也可借助创新孵化平台,推进鲲鹏生态产业链,与本地特色产业深度融合。
目前,宁夏鲲鹏计算产业生态已初步形成。鲲鹏正在成为宁夏数字经济的“加速器”,也正在成为宁夏数字生态的“黏合剂”。
“宁夏川,两头尖,一头联着物理世界;一头联着数字世界。金山、银山、鲲鹏飞入宁夏川。”
也确实如此,鲲鹏产业正在助力宁夏的数字产业化,也在加持宁夏的产业数字化。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深度思维团队开发出名为MolGen的AI系统,能够像经验丰富的化学家一样自主设计全新药物分子。该系统通过学习1000万种化合物数据,在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药物设计中表现出色,实际合成测试成功率达90%,远超传统方法。这项技术有望将药物研发周期从10-15年缩短至5-8年,成本降低一半,为患者更快获得新药治疗带来希望。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哈佛医学院和微软公司合作开发了一个能够"听声识病"的AI系统,仅通过分析语音就能预测健康状况,准确率高达92%。该系统基于深度学习技术,能够捕捉声音中与疾病相关的微妙变化,并具备跨语言诊断能力。研究团队已开发出智能手机应用原型,用户只需完成简单语音任务即可获得健康评估,为个性化健康管理开辟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