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第二届中国智慧城市科学发展大会暨第四届中国智慧城市颁奖礼在北京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华为中国区智慧城市执行总裁林明、软通智慧数字政府事业本部总经理钟瑞峰等众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齐聚一堂,探讨智慧城市的转型方向,挖掘未来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政企互联创新服务 升级数字政府治理能力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升级与应用,数字政务一体化是趋势所在。数字政府治理能力与水平,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指标,亦是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强有力支撑。在主题为“数字政府3.0,新基建之上”的分论坛上,软通智慧数字政府事业本部总经理钟瑞峰就“如何理解数字政府”、“企业如何参与数字政府建设”等相关主题同专家学者、企业代表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分享。
对话中钟瑞峰谈到:数字政府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当前数字政府3.0的建设应该建立在以满足服务、场景、平台、体验、用户、数据六个需求为基础上的内外共发力。外延:衍生出新的服务主体、服务模式和服务形态;内涵:打通各委办局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和政府行政效率的提升。在此过程中还要发挥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的统筹调度作用,政府部门以全局的视角统筹考虑各领域、各层级、各部门的需求,通过顶层设计进行统筹规划和部署,构建统一的标准规范体系、技术规范体系、安全防护体系、运维监管体系,建立数字政府建设的规则和“规矩”。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通过政府侧立“规矩”,一方面让各建设主体按“规矩”来,做到数字政府建设的“书同文,车同轨”,才能形成更强的“合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大家“重复造轮子”,避免重复建设。
愿景驱动技术突破 打造高效智能便捷智慧城市好产品
智慧城市是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期待。分论坛主题对话环节还围绕如何打造智慧城市,什么样的智慧城市产品是真正被人民需要,被市场需要展开讨论。钟瑞峰认为:一个好的产品,要能帮助政府、企业和市民减少时间浪费,减少重复工作,提高办事办公效率。
软通智慧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领航者,以“善政、兴业、惠民”为城市服务主线,构筑了从顶层设计、咨询规划、平台建设、产品集成到数据运营和生态发展的端到端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和服务,助力中国城市数字化的转型,为群众打造更智能、更便利的城市生活的需求。
在湖北省荆门市,软通智慧打造的全市一网、覆盖城乡的智能自主服务终端,给市民提供家门口的政务服务。荆门市民可以在社区、村里办理超过374项不同类型的公共服务事项,在办事过程中,市民只需将身份证“拍”在感应区上并通过验证,就可以完成查询打印、预约预审、受理办理等业务,不需要跑到政务服务大厅,不需要排队,不需要重复填表,不需要重复提交材料,就可以在家门口便捷的办事,享受政务服务的便利。
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更智能、更惠普的信息基础建设。未来,软通智慧将基于对建设未来智慧城市的愿景,不断实现技术突破,为新基建发展和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注入新的动力。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OpenAI和微软宣布签署一项非约束性谅解备忘录,修订双方合作关系。随着两家公司在AI市场竞争客户并寻求新的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其关系日趋复杂。该协议涉及OpenAI从非营利组织向营利实体的重组计划,需要微软这一最大投资者的批准。双方表示将积极制定最终合同条款,共同致力于为所有人提供最佳AI工具。
中山大学团队针对OpenAI O1等长思考推理模型存在的"长度不和谐"问题,提出了O1-Pruner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长度-和谐奖励机制和强化学习训练,成功将模型推理长度缩短30-40%,同时保持甚至提升准确率,显著降低了推理时间和计算成本,为高效AI推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中国科技企业发布了名为R1的人形机器人,直接对标特斯拉的Optimus机器人产品。这款新型机器人代表了中国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领域的最新突破,展现出与国际巨头竞争的实力。R1机器人的推出标志着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上海AI实验室研究团队深入调查了12种先进视觉语言模型在自动驾驶场景中的真实表现,发现这些AI系统经常在缺乏真实视觉理解的情况下生成看似合理的驾驶解释。通过DriveBench测试平台的全面评估,研究揭示了现有评估方法的重大缺陷,并为开发更可靠的AI驾驶系统提供了重要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