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2021世界制造业大会期间,华为云举办 “智变质变 安徽·进而有为 2021华为云城市峰会暨工业互联网峰会”。华为云全球生态部总裁康宁出席会议,并发表主题演讲《云上有为|企业智能转型的工业底座》。他表示,当下,创新技术的不断迭代,为工业数字化带来了无限可能。在此背景下,华为深入分析工业客户典型业务场景,结合在工业数字化转型中的最佳实践,并融合华为云及工业软件生态伙伴在细分领域的核心能力, 推出了工业云平台,深耕数字化、一切皆服务,赋能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华为云全球生态部总裁 康宁
三大技术创新变化,为工业数字化带来无限可能
康宁表示,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下,以云、AI、大数据为代表的技术在持续演进中日益显出了三大变化,这三大变化也为整个工业的数字化带来了无限可能:
一是算力的变化。从PC机、到互联网、到云,技术的不断演进,算力也从通用的算力演变到了AI、高性能、浮点等算力,使得企业的AI训练、工业仿真、三维设计等业务的效率大幅提高;
二是能力的变化。在单机时代,由于算力的限制,一台机器只能提供有限的服务,现在应用全面上云之后,云上有大量的服务可被调用,比如各类AI的服务、数字孪生服务,以及可以快速开发应用的低代码开发服务等等。
三是场景的变化。在云上,算力的多样以及成百倍的增长,以及丰富的服务能力,也让更多的业务场景有了新变化。
工业云平台四大服务,高效赋能工业企业数字转型
工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行业共识,核心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协同企业产业研发、生产制造、运营管理和价值链上下游,实现产品质量的显著提升、成本大幅降低、作业流效率的提升以及客户满意度的改善。康宁介绍,华为云打造的工业云平台,借助“基础设施即服务”、“技术即服务”、“经验即服务”、“软件即服务”等四层,可切实帮助工业企业提升数字化转型进程。
“基础设施即服务”层面,华为提供遍布全球的云原生基础设施,可以使能企业应用生于云、长于云,灵活部署公有云、混合云、边云协同等,为企业数字化提供一致性的、紧密协同的分布式云原生底座,让云原生能力无处不在,赋能每个企业都能成为新云原生企业。
“技术即服务”层面,华为云提供基础PaaS能力,包含数据使能、AI使能和应用使能三大使能平台,不仅能打通数据资产供应链,加速数据价值流通和工业智能升级,还能简化工业应用集成,联接企业的现在和未来,让企业持续创新。
“经验即服务”层面,华为云将携手工业软件生态伙伴,共同制定工业数据模型标准、接口协议标准、格式标准、设计规范等行业标准,将工业经验Know How转换为电子元器件库、符号库 、漏洞库等等数据资产,实现业界最佳实践的开放和共享。
“软件即服务”层面,华为云针对电子信息、汽车、先进装备、家电等行业的重点应用场景,助力伙伴应用云化,实现多学科跨领域的应用协同,提供行业工业软件云服务,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
当前,工业数字化转型还处在产业探索期,单纯靠个别企业的市场化行为很难整合和推动产业链协同。康宁介绍道,过去几年,华为结合与各地政府深度合作,面向企业需求侧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区域运营及服务体系。通过这些举措,不断探索出了工业数字化的更多新可能,也让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都能够在一起通过连接和协同真正提升数字化效力。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OpenAI和微软宣布签署一项非约束性谅解备忘录,修订双方合作关系。随着两家公司在AI市场竞争客户并寻求新的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其关系日趋复杂。该协议涉及OpenAI从非营利组织向营利实体的重组计划,需要微软这一最大投资者的批准。双方表示将积极制定最终合同条款,共同致力于为所有人提供最佳AI工具。
中山大学团队针对OpenAI O1等长思考推理模型存在的"长度不和谐"问题,提出了O1-Pruner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长度-和谐奖励机制和强化学习训练,成功将模型推理长度缩短30-40%,同时保持甚至提升准确率,显著降低了推理时间和计算成本,为高效AI推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中国科技企业发布了名为R1的人形机器人,直接对标特斯拉的Optimus机器人产品。这款新型机器人代表了中国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领域的最新突破,展现出与国际巨头竞争的实力。R1机器人的推出标志着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上海AI实验室研究团队深入调查了12种先进视觉语言模型在自动驾驶场景中的真实表现,发现这些AI系统经常在缺乏真实视觉理解的情况下生成看似合理的驾驶解释。通过DriveBench测试平台的全面评估,研究揭示了现有评估方法的重大缺陷,并为开发更可靠的AI驾驶系统提供了重要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