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的“节能服务进企业”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22年版)信息化领域技术专场交流活动于线上举办。本次活动通过中国电子学会视频号、光明网、至顶科技、数据中心世界网等平台同步直播,累计观看量达114万人次。
本次活动面向数据中心行业,通信企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技术企业,节能服务企业,科研院所,学术团体,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骨干企业,以及入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22年版)》的企业代表等,围绕政策解读、产品技术等议题,开展研讨分享、案例展示、学术技术交流。
中国电子学会副秘书长洪京一在致辞中表示,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加快推广应用先进适用节能技术装备产品,促进企业节能减碳、降本增效,推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能效提升,中国电子学会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的指导下,积极推动先进适用节能技术装备产品应用推广工作。在推广节能技术方面,学会组织开展多次“节能服务进企业”活动,有力支持企业构建绿色竞争新优势;在打造能效标杆企业方面,学会支撑国家绿色数据中心遴选工作,助力数据中心能效水平持续提升。本次活动围绕信息化领域节能技术装备推荐工作,聚焦前沿技术趋势,研讨最新解决方案,交流国内先进经验。
中国电子学会副秘书长 洪京一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相关负责同志介绍了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技术推广工作情况。相关负责同志表示,为推动重点行业领域节能技术水平提升,加快先进适用节能技术装备推广应用,今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开展2022年度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技术装备产品推荐工作的通知》,后经企业申报,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和通信管理局、有关行业协会、中央企业推荐,专家评审,公示等程序,编制形成了《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22年版)》,包括工业节能技术90项,信息化领域节能技术52项,高效节能装备133种,并形成技术应用指南与案例。其中,数据中心节能提效技术18项,通信网络节能提效技术23项,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节能提效技术11项。
入选技术名单发布环节,主办方以视频形式发布了入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22年版)》信息化领域技术名单,并对部分数据中心节能提效技术、通信网络节能提效技术、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技术进行了展播和推广。
主题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委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特别研究员谢晓云作了题为“数据中心冷却的节能与余热利用”的主题报告,介绍了在“东数西算”战略下,针对数据中心高电耗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如何利用数据中心产生的余热为建筑供热等方面内容。她强调,在“东数西算”战略下,可充分利用西部的气候条件、可再生能源,大幅降低数据中心系统的电耗,并可以利用数据中心产生的余热为建筑提供低碳热源。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特别研究员 谢晓云
顿汉布什(中国)区域能源技术经理付鹏在题为“变频离心机技术在数据中心领域的应用”的报告中详细介绍了数据中心用高效冷源变频离心机技术,分享了高效制冷技术的特点和部分数据中心案例,也为提升数据中心能源效率降低能耗提出了建议和思考。付鹏表示,目前,使用变频机组的场所须满足两种条件。一是需要全年能提供冷源的场所;二是能够提供高能效、低能耗的节能技术产品的场所。他强调,对于不同地区的数据中心,可针对不同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水冷方案。
顿汉布什(中国)区域能源技术经理 付鹏
科士达数据中心产品技术部副总监张杰在“科士达数据中心机房整体模块化解决方案”主题报告中指出,随着数据中心被列为与传统八大“双高”行业并列的第九类行业,在相关指导文件规定中对数据中心PUE值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为此,科士达推出了数据中心机房整体模块化解决方案,囊括超高频大功率模块化UPS、全变频氟泵精密空调、新型智能微模块数据中心三大部分核心技术产品。
科士达数据中心产品技术部副总监 张杰
曙光数创产品经理刘凯艳在题为“冷板液冷解决方案深度解析”的报告中分享道,冷板液冷解决方案可以实现全系统的分级漏液检测,能为服务器带来全新的生命周期体验。自2015年开始,多个行业已采用该方案批量化部署了液冷数据中心。截至目前,这些数据中心已经安稳运行了7年。
曙光数创产品经理 刘凯艳
深圳绿色云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胡世轩在“新一代5G基站散热解决方案——浸没式液冷型基带单元(BBU)机柜”报告中提到,浸没式液冷型基带单元(BBU)机柜,基于新一代5G的基站散热解决方案,采用浸没式液冷技术,可令发热原件与冷却液直接接触,传热速度及效率远超空调,是一种颠覆传统风冷的技术。面对电力扩容难这一挑战,浸没式液冷型基带单元(BBU)机柜采用了短路空调的策略,将大部分功率用于算力,少部分功率用于散热等方面。
深圳绿色云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胡世轩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站点能源市场总监陈丹青在题为“综合站点节能,助力运营商绿色建网”的主题报告中深入介绍了极简站点、电源、基于机房场景的室内封闭柜节能技术,以及配套的智能锂电池技术。他表示,一直以来,华为致力于通信站点的节能开发,提出了第二代低碳能源目标网理念,从绿色自给、极简建设、智能运行三个维度出发,助力运营商绿色建网。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站点能源市场总监 陈丹青
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5T解决方案部总经理李达在“节能优化技术在流程工业运行过程中的应用”主题演讲中,从工业节能的认识与思考入手,通过典型案例介绍,深入剖析了优化技术在流程工业运行中实现节能的过程。李达强调,要实现流程工业的节能目标,必须从解决引发高能耗的问题出发,重新审视从原料到产品制造全周期过程中的能耗问题。从工艺问题、设备问题和运营问题三大方面着手,通过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工艺技术、运营技术和设备技术融合创新,才能突破流程工业关键重大的能耗难题。
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5T解决方案部总经理 李达
在活动最后的互动交流环节,与会专家、企业代表对参会嘉宾的提问作出了详尽解答。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研究人员正探索AI能否预测昏迷患者的医疗意愿,帮助医生做出生死决策。华盛顿大学研究员Ahmad正推进首个AI代理人试点项目,通过分析患者医疗数据预测其偏好。虽然准确率可达三分之二,但专家担心AI无法捕捉患者价值观的复杂性和动态变化。医生强调AI只能作为辅助工具,不应替代人类代理人,因为生死决策依赖具体情境且充满伦理挑战。
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MathBode动态诊断工具,通过让数学题参数按正弦波变化来测试AI的动态推理能力。研究发现传统静态测试掩盖了AI的重要缺陷:几乎所有模型都表现出低通滤波特征和相位滞后现象,即在处理快速变化时会出现失真和延迟。该方法覆盖五个数学家族的测试,为AI模型选择和部署提供了新的评估维度。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发现过度依赖AI会导致认知债务,削弱基本思维能力。研究表明交替进行无辅助思考和AI支持工作的模式能保持认知敏锐度。这种认知高强度间歇训练模仿体能训练中的HIIT模式,通过短时间高强度思考与恢复期交替进行,可以强化大脑神经回路,防止认知衰退,提升独立思考能力。
这项研究首次发现AI推理模型存在"雪球效应"问题——推理过程中的小错误会逐步放大,导致AI要么给出危险回答,要么过度拒绝正常请求。研究团队提出AdvChain方法,通过训练AI学习"错误-纠正"过程来获得自我纠错能力。实验显示该方法显著提升了AI的安全性和实用性,用1000个样本达到了传统方法15000个样本的效果,为AI安全训练开辟了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