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KONNECT 2019客如云开放平台大会暨2019客如云年度新品发布会”在北京四季酒店盛大召开。阿里巴巴集团合伙人、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总裁王磊,工商银行山西省分行副行长梅超,斗米联合创始人赵冰,优生活+董事长霍振泉,熊猫星厨创始人兼COO肖徽,1919电商业务线董事长李孟龙,中城新产业执行副总裁马洪波,蜀海供应链副总经理武晓波,分众传媒COO涂雅芳,立普世咖啡COO李鹏,望京小腰CEO张高立,北京陕味食族总经理孙明等来自行业上下游企业的重磅大咖出席了这次会议,他们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演讲,共同探讨餐饮行业的机遇与困境,共话未来。
作为本次活动的亮点之一,客如云在大会上午重磅发布了《2019中国餐饮经营参数蓝皮书》,通过精准的数据分析以及对当前市场上餐饮企业的深入探访,总结出餐饮行业的生存周期并在报告内为经营者提供了详细的经营建议。
对于餐饮行业而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一方面,我国的餐饮规模已突破4万亿大关,而且仍在持续增长中;另一方面,增速放缓,竞争激烈,同质化现象严重,品牌的生命周期短等问题也层出不穷,考验着餐企的经营能力。
餐饮行业是门槛极低的行业,这意味着必定会充满竞争性,某一个品类走红,立刻会引来跟风者。比如,近几年,酸菜鱼、牛蛙、卤鹅等爆品走红后,很快便涌现出了一大批牛蛙、酸菜鱼品牌,稀释了行业利润。然而,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好餐饮,所以,成功者有之,失败者更是不计其数。
据《2019中国餐饮经营参数蓝皮书》数据显示,2018年,倒闭餐饮门店的平均存活时间仅为456天,其中大多数门店倒在8个月到2年的时间内。
按分类来说,小吃快餐店和饮品酒吧茶壶室的存活时长分别为414天和444天,甚至低于456天。即便烧烤、西餐、日韩料理、火锅的经营时间高于平均时长,但也不容乐观,如存活时间最长的西餐也不过516天。
由此可见,小吃茶饮虽然是当红品类,但餐饮人仍需谨慎对待,理性进入这个市场。
在餐饮智能化的大趋势下,要想做好餐饮,就必须转变经营思维,具体而言是以数据为依托,做好门店运营。餐饮业的营收参数有怎样的变化?成本参数如何做优化?利润还有哪些提升空间……种种问题,都需要从数据中寻找答案。
正是基于餐饮数据的重要性,客如云与餐饮老板内参强强联合,基于客如云对7年来服务的25万家餐饮门店经营数据的分析,以及餐饮老板内参6年来在餐饮行业的沉淀,拆解了餐饮经营中的关键参数,进行了大量分析与探索,历经10个月调研、分析、撰写,推出了拆解餐饮经营全参数的分析报告——《2019中国餐饮经营参数蓝皮书》。
在这本11万字的报告里,你可以看到:营收参数探测、成本参数体检、利润参数解析、消费变化追踪、城市机会挖掘、品牌调研展示等各方面的内容。其专注于真实的经营数据,餐饮老板可以从中抓住餐饮市场动向,对经营管理提供权威有效的数据指导和帮助。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各行各业大规模的应用,餐饮行业已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在这个特定的阶段,所有的餐企都将必须面对转型期的“阵痛”,具体化而言企业要做好“人、财、物、客、政、场、品”七个维度的运营,任何一个环节都事关餐饮经营的成败,要想做好,可谓困难重重。而客如云开放平台大会的召开,为破解行业经营痛点带来了新思路。
大会的上半场,阿里巴巴集团合伙人、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总裁王磊首先做了主题分享,发表了他对整个行业的想法。随后,针对行业痛点,分众传媒COO涂雅芳、工商银行山西省分行副行长梅超、斗米联合创始人赵冰、1919电商业务线董事长李孟龙,围绕“客、财、人、物”四个维度,分别做了《碎屏时代的品效协同》、《构建开放银行 赋能平台经济》、《高效赋能 · 服务业用工创新之道》、《数字化营销下餐厅酒水盈利模式》的主题演讲。
唯有共享,方能永续;唯有连接,方能凝聚;唯有共建,方能夯实……大咖的演讲体现了他们对行业的整体思考,真知灼见,令人受益匪浅。
上半场,精彩纷呈。下半场,惊喜不断。“KONNECT 2019客如云开放平台大会暨2019客如云年度新品发布会”,不容错过!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数据分析平台公司Databricks完成10亿美元K轮融资,公司估值超过1000亿美元,累计融资总额超过200亿美元。公司第二季度收入运营率达到40亿美元,同比增长50%,AI产品收入运营率超过10亿美元。超过650家客户年消费超过100万美元,净收入留存率超过140%。资金将用于扩展Agent Bricks和Lakebase业务及全球扩张。
Meta与特拉维夫大学联合研发的VideoJAM技术,通过让AI同时学习外观和运动信息,显著解决了当前视频生成模型中动作不连贯、违反物理定律的核心问题。该技术仅需添加两个线性层就能大幅提升运动质量,在多项测试中超越包括Sora在内的商业模型,为AI视频生成的实用化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医疗信息管理平台Predoc宣布获得3000万美元新融资,用于扩大运营规模并在肿瘤科、研究网络和虚拟医疗提供商中推广应用。该公司成立于2022年,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供端到端平台服务,自动化病历检索并整合为可操作的临床洞察。平台可实现病历检索速度提升75%,临床审查时间减少70%,旨在增强而非替代临床判断。
上海AI实验室发布OmniAlign-V研究,首次系统性解决多模态大语言模型人性化对话问题。该研究创建了包含20万高质量样本的训练数据集和MM-AlignBench评测基准,通过创新的数据生成和质量管控方法,让AI在保持技术能力的同时显著提升人性化交互水平,为AI价值观对齐提供了可行技术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