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Emplify Health利用大语言模型提升医疗服务体验

Emplify Health利用大语言模型提升医疗服务体验

Emplify Health通过Azure服务部署OpenAI大语言模型,帮助临床医生和员工更智能工作,减轻认知负担。该公司首先建立AI素养教育和负责任使用框架,创建"试验场"让小组用户测试技术。目前系统拥有近1700名用户,在病理报告分析、个性化护理计划制定等方面取得意外成效,整体生产力提升30-40%,未来将扩展至情感分析和患者体验改善。

零售媒体网络为何向品牌隐瞒技术栈信息

零售媒体网络为何向品牌隐瞒技术栈信息

在89%的品牌表示零售商技术架构会影响其广告投放决策的行业中,零售媒体网络却对其基础设施选择保持神秘。LinkedIn调研显示,88%的品牌认为了解零售商广告技术架构会影响其支出决策,其中54%表示会强烈影响。零售商将技术合作视为机密的做法源于四个原因:技术架构缺陷的羞耻感、财务叙述控制、知识差距以及利润保护策略。这种不透明性阻碍了DSP集成,限制了零售商获取广告主需求,最终影响规模化发展。

EE连续12年领跑英国移动网络性能榜首

EE连续12年领跑英国移动网络性能榜首

RootMetrics发布2025年上半年英国移动网络性能报告显示,EE运营商连续第12年在全国测试中排名第一。测试覆盖超过62.5万次实地检测,评估了EE、沃达丰、Three和Virgin Media O2四大网络的可靠性、速度和5G可用性。EE在5G连接质量方面表现最佳,平均下载速度达241.2Mbps,是第二名沃达丰的两倍多。Three获得30项城市奖项,Virgin Media O2在速度提升方面取得进展。

AI赋能生物合成技术:从几乎任何材料中生长几乎任何物质

AI赋能生物合成技术:从几乎任何材料中生长几乎任何物质

AI在材料分析和设计方面的应用正在改变科学研究。继AlphaFold项目获得诺贝尔奖后,科学家们正在通过AI技术编辑DNA、构建基因回路,甚至创造完全合成的细菌或酵母基因组。MIT哈佛全球合成生物学课程展示了这种现代"炼金术"的魅力,学生们可以远程编程机器人,在世界任何地方进行生物工程研究,从环境监测到分子生产都能实现远程控制。

Grammarly重大更新:新增多项AI功能和全新界面设计

Grammarly重大更新:新增多项AI功能和全新界面设计

Grammarly推出全新文档界面,基于去年收购的生产力初创公司Coda技术构建。新界面配备AI助手和多项面向学生及专业人士的AI工具,包括AI评分器、校对器和引用查找器。界面采用模块化设计,支持插入表格、列表、标题等元素。AI工具包括读者反应分析、智能评分、引用生成和改写功能,还新增了抄袭检测和AI生成内容识别代理。

AI助力软件开发职业门槛大幅降低

AI助力软件开发职业门槛大幅降低

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大幅降低了软件开发职业的门槛,使新手更容易进入这一领域或转行成为软件工程师。英国数字技术人才短缺推高了相关职位薪酬,最高可达12.4万英镑年薪。编程语言变得更加友好,AI辅助编程工具如GPT-5让代码编写更加便捷。尽管AI能力不断增强,但人类开发者在理解语境、共情和道德判断方面仍不可替代,需要专注于在AI生成代码基础上构建软件的专业技能。

英国光纤宽带网络建设持续推进,覆盖率接近80%

英国光纤宽带网络建设持续推进,覆盖率接近80%

Point Topic研究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末,英国光纤到户覆盖率达77.8%,惠及超过2600万处房屋和企业,较第一季度的75.8%稳步提升。尽管年增长率仍保持15.3%的强劲水平,但随着覆盖率接近五分之四,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值得注意的是,光纤网络重叠建设进一步加剧,32.6%的英国房屋可接入两个或更多光纤网络。市场领导者Openreach新增98.2万个全光纤接入点。

中联通5G-A网络助力全球首届仿人机器人运动会

中联通5G-A网络助力全球首届仿人机器人运动会

中国联通北京分公司为2025年世界人形机器人大赛提供全方位5G-A网络覆盖。这场为期三天的赛事在北京国家速滑馆举行,吸引了全球近280支队伍的500多台机器人参赛。联通部署的5G-A网络实现毫秒级响应和零宕机,室内系统上行速度超100Mbps,室外网络下行和上行速度分别达10Gbps和4Gbps,为机器人实时控制和观众直播提供强力支撑。

少即是多:Google如何让软件开发变得“极简主义”

少即是多:Google如何让软件开发变得“极简主义”

当Google用AI为开发者减去了重复的编码、用全球化平台减去了出海的壁垒、用完善的生态减去了开发的繁琐,开发者被解放的,不仅是生产力,更是创造力。

2025-08-18

重磅!康迪科技获宁德时代首个重卡换电站设备订单

2025年8月18日,康迪科技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中换电(浙江)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已作为全球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换电站供应商,成功获得首个重卡商用车换电站设备订单。

2025-08-18

可实时交互的AI生成世界,腾讯发布的AI框架Yan,会是元宇宙的破局者吗?

可实时交互的AI生成世界,腾讯发布的AI框架Yan,会是元宇宙的破局者吗?

CCF HPC China 2025|联想 AI 基础设施 “一横五纵” 产品矩阵精彩亮相
2025-08-18

CCF HPC China 2025|联想 AI 基础设施 “一横五纵” 产品矩阵精彩亮相

联想万全大模型训推一体机荣获HPC China 2025产品创新奖。

人工智能学会了如何在探索与利用之间找平衡:中国人民大学提出的新训练方法让AI更聪明

人工智能学会了如何在探索与利用之间找平衡:中国人民大学提出的新训练方法让AI更聪明

中国人民大学和字节跳动联合提出Pass@k训练方法,通过给AI模型多次答题机会来平衡探索与利用。该方法不仅提升了模型的多样性表现,还意外改善了单次答题准确率。实验显示,经过训练的7B参数模型在某些任务上超越了GPT-4o等大型商业模型,为AI训练方法论贡献了重要洞察。

USC团队新突破:用文本就能轻松检测AI模型的隐私泄露,颠覆传统方法

USC团队新突破:用文本就能轻松检测AI模型的隐私泄露,颠覆传统方法

南加州大学等机构研究团队开发出突破性的"N-gram覆盖攻击"方法,仅通过分析AI模型生成的文本内容就能检测其是否记住了训练数据,无需访问模型内部信息。该方法在多个数据集上超越传统方法,效率提升2.6倍。研究还发现新一代AI模型如GPT-4o展现出更强隐私保护能力,为AI隐私审计和版权保护提供了实用工具。

微软团队新突破:让AI推理"短小精悍"而非冗长啰嗦,效果竟然更好?

微软团队新突破:让AI推理"短小精悍"而非冗长啰嗦,效果竟然更好?

微软研究团队发现AI推理模型存在"长度膨胀"问题——回答冗长啰嗦但准确性并未提升。他们提出GFPO方法,通过训练时生成更多候选答案但只学习最简洁有效的回答,成功将AI回答长度减少46%-85%,同时保持原有准确性。该方法在数学竞赛、科学问答等多个基准测试中表现优异,为AI推理效率优化提供了新思路。

华沙大学联合团队首次破解大型AI模型训练难题:让"专家混合"架构也能轻松调参

华沙大学联合团队首次破解大型AI模型训练难题:让"专家混合"架构也能轻松调参

华沙大学联合研究团队首次将μ参数化技术成功扩展至混合专家架构,解决了MoE模型训练中的超参数调优难题。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证明了小模型上找到的最佳学习率可直接应用于大模型,大幅降低训练成本。研究发现专家网络应视为隐藏权重,路由器应视为输出权重,采用不同缩放策略,为大规模AI模型高效训练提供重要工具。

AI语言模型遇到"混淆问题"时为何表现不佳?印度理工学院等联合研究揭示大模型推理盲区

AI语言模型遇到"混淆问题"时为何表现不佳?印度理工学院等联合研究揭示大模型推理盲区

印度理工学院等机构研究发现,即使是最先进的AI模型如GPT-4o、Claude等,在面对间接表达、干扰信息或背景过载的"混淆问题"时,准确率会从70-80%骤降至25-40%。研究团队开发的ObfusQAte评估框架首次系统性揭示了大语言模型的这一重要缺陷,为改进AI推理能力和提高实际应用可靠性提供了重要基准。

ASM-UNet:让医疗影像识别系统拥有"火眼金睛",清华大学团队攻克精细结构分割难题

ASM-UNet:让医疗影像识别系统拥有"火眼金睛",清华大学团队攻克精细结构分割难题

清华大学团队开发的ASM-UNet系统通过创新的自适应扫描机制,首次实现了医疗影像精细结构的智能识别。该系统结合群体共性和个体差异的双重评分策略,在胆管系统等微小复杂结构分割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团队还构建了BTMS数据集,为精细粒度医疗影像分割提供标准测试平台,推动精准医疗发展。

当照片"有洞有残缺"时,AI也能巧手补天:北京大学团队让3D重建告别"马赛克"困扰

当照片"有洞有残缺"时,AI也能巧手补天:北京大学团队让3D重建告别"马赛克"困扰

GSFixer是由北京大学等机构联合开发的3D重建技术,专门解决从稀少照片中重建高质量3D模型的难题。该技术通过参考引导的视频扩散模型,融合2D语义和3D几何信息,确保生成的新视角与原始照片保持一致性。相比现有方法在图像质量和结构准确性方面都有显著提升,可广泛应用于文物保护、房地产、影视游戏等领域。

香港科技大学发布 CannyEdit:让AI图像编辑从此告别"塑料感",实现真正的无缝融合

香港科技大学发布 CannyEdit:让AI图像编辑从此告别"塑料感",实现真正的无缝融合

这项研究推出了CannyEdit图像编辑框架,通过选择性边缘控制和双重提示策略,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自然编辑效果。在用户测试中,普通用户仅有49.2%能识别出其编辑痕迹,远低于其他方法的76-89%识别率。该技术无需专门训练,可处理添加、移除、替换等多种编辑任务,为AI图像编辑的实用化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