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RefCritic:中科院团队突破AI"教师"难题,让机器像人类老师一样纠错指导

RefCritic:中科院团队突破AI"教师"难题,让机器像人类老师一样纠错指导

中科院软件所与阿里巴巴合作开发的RefCritic系统,首次让AI具备了真正的"教学能力"。通过创新的双重奖励机制,该系统不仅能准确判断答案对错,更能提供切实有效的改进指导。在数学竞赛等高难度测试中,RefCritic指导下的学生正确率提升超过7%,甚至能够指导比自己更强大的AI模型,展现了"授人以渔"的智能新范式。

推理时间真的能让AI更安全吗:普林斯顿团队揭示算力增加的双刃剑效应

推理时间真的能让AI更安全吗:普林斯顿团队揭示算力增加的双刃剑效应

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团队发现AI推理时间增加存在双刃剑效应:当思考过程隐藏时能提升安全性,但暴露时会显著降低安全性。通过对12个开源模型的测试,证实了这种"逆向扩展定律",为AI系统安全部署提供了重要指导。

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推出SPAR:让学术论文搜索变得像问朋友一样简单

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推出SPAR:让学术论文搜索变得像问朋友一样简单

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开发的SPAR系统通过五个专业智能助手协同工作,实现了比传统学术搜索高56%的效果提升。该系统首创的RefChain引用链机制能自动发现相关文献,配套的SPARBench基准测试平台为学术搜索领域提供了标准化评估工具,已开源供研究者使用。

哈佛大学研究突破:训练AI时"删除"不良概念,让模型变得更安全可靠

哈佛大学研究突破:训练AI时"删除"不良概念,让模型变得更安全可靠

哈佛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革命性的"概念消融微调"技术,能在AI训练过程中精准识别并移除有害概念,就像外科手术般精确。该技术成功解决了AI"意外学习"问题,让模型在掌握目标技能的同时避免不良行为,有害响应率降低90%。这为创造更安全可靠的AI系统提供了新路径。

当人工智能遇上火箭科学:斯坦福大学如何让AI成为太空探索的新助手

当人工智能遇上火箭科学:斯坦福大学如何让AI成为太空探索的新助手

斯坦福大学研究团队成功将深度强化学习技术应用于航天器自主控制,开发出能够独立导航和决策的AI系统。该系统通过虚拟太空环境训练,在轨道转移、精确对接等任务中表现优异,燃料效率提升25%,任务成功率达96%。这项突破为未来深空探索、卫星编队飞行和太空资源开发奠定了基础,有望显著降低航天成本并提高任务可靠性。

当进步不再让人感到归属:为何许多人对加入AI迁移心存犹豫

当进步不再让人感到归属:为何许多人对加入AI迁移心存犹豫

当前AI技术正引发一场"认知迁移",重新定义专业价值和工作方式。不同于以往技术革命,AI不仅自动化任务,更开始承担判断、语言和创意表达,模糊了人机界限。面对这一转变,专业人士呈现五种态度:积极拥抱者、被动适应者、主动抵制者、未受影响者和边缘化群体。AI采用速度超越理解速度,重塑认知领域的同时也带来身份认同危机。这场迁移将重新定义角色、价值观和整个职业阶层,需要制度层面的具体应对措施。

企业数据库与数据云迁移实施指南

企业数据库与数据云迁移实施指南

企业持续投资云优先战略,但大型数据库云迁移面临复杂挑战。通过"规划-构建-运行"结构化方法,IT领导者可成功完成本地系统云迁移。关键包括:制定迁移策略、评估环境复杂性、选择数据传输和同步工具、创建测试计划、执行迁移并保持同步,最后优化云运营、确保安全合规。云迁移不仅是数据搬迁,更是创新增长平台的构建过程。

1MW机架与供应链韧性:规划未来数据中心

1MW机架与供应链韧性:规划未来数据中心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正在重塑数据中心架构,推动1MW机架技术的发展。英伟达预测到2027年AI机架功耗将达600kW,1MW机架将在十年内广泛应用。高压直流供电、先进液冷和计算分离成为三大创新重点。1MW机架虽能提供20倍于传统50kW机架的计算能力,但也带来供应链新挑战:单点故障风险增加、定制化组件交期延长、液冷技术供应商关系重构等。数据中心运营商需建立更具弹性的供应链以应对快速变化。

新型AI架构推理速度比大语言模型快100倍,仅需1000个训练样本

新型AI架构推理速度比大语言模型快100倍,仅需1000个训练样本

新加坡AI初创公司Sapient Intelligence开发出层次推理模型(HRM),在复杂推理任务上匹配甚至超越大语言模型性能,同时显著降低数据和内存需求。该架构模仿人脑双系统运作机制,通过高层抽象规划模块和低层快速计算模块协同工作,避免了链式思维推理的局限性。在极难数独和迷宫问题上,HRM仅用1000个训练样本就达到近完美准确率,而先进语言模型完全失败。

Alexa+预览:一场近乎哲学的体验测试

Alexa+预览:一场近乎哲学的体验测试

亚马逊Alexa+预览版正缓慢向用户开放,这款升级版语音助手采用生成式AI重新构建,具备更自然的对话能力和情感智能。经过数周测试发现,Alexa+在处理复杂任务和记忆对话方面有所改进,能够集成Uber、Spotify等第三方服务。然而,其表现不够稳定,存在记忆不准确、回复冗长、功能执行不完整等问题,体现了当前AI工具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如何将思维转化为可视化创意板?AI公司深度访谈揭秘

如何将思维转化为可视化创意板?AI公司深度访谈揭秘

记者深入研究AI思维平台Cove,这是一个突破传统聊天机器人限制的可视化工作空间。Cove整合多个顶级AI模型,通过卡片式界面帮助用户进行非线性思考和协作。平台支持文件上传、实时协作、自定义应用生成等功能,特别适合需要可视化思维的用户。创始人强调数据隐私保护,用户可控制内容是否用于AI训练。

软件定义汽车推动新一代汽车架构变革

软件定义汽车推动新一代汽车架构变革

近年来汽车已演进为真正的计算空间,汽车行业正向软件定义汽车转型。随着车辆功能、用户体验和商业化机会越来越依赖软件,IDTechEx研究显示这一新兴软件细分市场到2029年将产生7550亿美元收益。车辆正从传统ECU架构向基于高性能计算节点的集中式计算模型转变,区域化架构可减少30%线缆长度。宝马、特斯拉等厂商正部署集中计算和区域拓扑,通过功能即服务模式实现收入增长。

UPS利用数据和AI技术革新航空货运运营

UPS利用数据和AI技术革新航空货运运营

UPS在其全球航空枢纽Worldport部署了Gateway技术自动化平台,通过智能化数字集装设备和Ramp Chat通信平台,实现了货运资产跟踪和地面作业的自动化管理。该系统利用AI和机器学习优化资源配置,在2024年为UPS节省了1350万美元成本,预计2025年将节省2400万美元,同时显著提升了运营效率和客户服务质量。

为落地真实场景而生,跨维智能发布第二代人形机器人DexForce W1 Pro

为落地真实场景而生,跨维智能发布第二代人形机器人DexForce W1 Pro

DexForce W1 Pro 将强大的机器人硬件,与原生智能核心(X-Wiz),开放的具身智能开发平台(EmbodiChain)无缝融合,致力于在真实世界中执行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复杂任务。

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突破性科学推理数据集:让AI像人类一样思考科学问题

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突破性科学推理数据集:让AI像人类一样思考科学问题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团队发布了突破性的科学推理数据集MegaScience,包含125万高质量实例,首次从12000本大学教科书中大规模提取科学推理训练数据。该数据集显著提升了AI模型在物理、化学、生物等七个学科的推理能力,训练的模型在多项基准测试中超越官方版本,且具有更高的训练效率。研究团队完全开源了数据集、处理流程和评估系统。

2025-07-27

魔法原子携“全家族”产品亮相 WAIC,小人形与四轮足成全场焦点

魔法原子携全家族产品亮相WAIC 2025,旗下新品双足人形机器人MagicBot Z1与轮式四足机器人MagicDog W迎来线下首秀。

当 AI 与数学在上海相遇:2025 WAIC背后的智慧革命

2025 年 7 月 26 日,上海世博展览馆迎来一场聚焦 "人工智能的数学边界与基础重构" 的高端论坛。

2025-07-26

当科幻照进现实:傲鲨首款消费级外骨骼机器人 VIATRIX 惊艳亮相 WAIC 2025

傲鲨 VIATRIX 增程动力外骨骼机器人,宣告进入民用外骨骼市场。

施耐德电气发布“算电协同”洞察报告 数据中心能源挑战的“三层解法”

施耐德电气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期间重磅发布《算电协同——数据中心的能源挑战与应对》洞察报告(简称“报告”)。

2025-07-26

夸克AI眼镜来了!阿里巴巴发布首款自研 AI 眼镜研发进展

阿里巴巴正式发布了首款自研AI眼镜——夸克AI眼镜的技术研发进展,并回应了外界对其AI硬件布局的关注。